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廣大學生把課堂學習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建功立業,上好服務鄉村振興“大思政課”,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平谷區政府將聯合組織開展“走進平谷農業中關村 服務首都鄉村振興”首都高校“千人百村”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建筑與工程測繪學院經過學校遴選,組織師生成立了“服務龍河兩岸,助力定福發展”實踐團隊,走進平谷農業中關村,對接平谷區馬昌營鎮北定福村,發揮專業優勢,以青春力量助力首都鄉村振興。
啟程出征
7月11日中午,建筑與測繪工程學院實踐團隊指導老師張宇與4名滿懷熱血的學生踏上了前往平谷區馬昌營鎮的行程。他們懷揣著對美麗鄉村的渴望,迫不及待地想要為當地鄉村振興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完成現場報道后,每位同學迅速適應了新的環境,毫不猶豫地投入到實踐活動中,根據實踐村的實際情況持續完善實踐方案,為即將開始為期一個月的駐村暑期社會實踐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指導老師帶領學生研討實踐方案
師生在實踐活動報到現場
7月12日,實踐團隊師生第一時間走進馬昌營鎮北定福村,與北定福村黨支部書記及相關負責人舉行了社會實踐活動見面會,對接實踐需求,研討實踐內容,規劃實踐目標。實踐隊員與村委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關系,主動傾聽他們的需求,了解他們的困難,因地制宜,在鄉村調研和鄉村治理等方面利用專業知識共同探索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見面會后,師生共同進行實地走訪,從鄉村街道到田間地頭,初步了解了村莊基本情況,為實踐活動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師生與村委會成員舉行見面會
師生與北定福村委會領導班子合影
啟動儀式
7月13日上午,“千人百村”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啟動儀式在平谷金海湖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校黨委常委、副院長沈瑩,校團委書記鄭興與學生們一同參加啟動儀式。會前,沈瑩副院長和鄭興書記了解了實踐隊員們的工作情況和生活狀況,對隊員們的工作寄予了高度贊賞和鼓勵,對隊員們的實踐成果寄予了極大期望。學生們深受鼓舞,倍感責任和使命,表示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專注的態度,全力以赴,為實踐活動取得更好的成果而努力。
實踐團隊在啟動儀式現場合影
校領導與實踐團隊在啟動儀式現場
開展鄉村調研
7月14日,實踐團隊隨村內網格員一起挨家挨戶進走入167戶村民家中,耗時一周時間,通過實地考察、訪談、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對北定福村村莊現狀、民情、農業發展、農村治理、戶廁改造等情況進行調研。通過編制村民生活現狀調查問卷和戶廁情況調查問卷,對北定福村村民數量、勞動能力情況、工作情況、土地使用種植情況、廁所數量情況、廁所容積和清掏情況以及雨水排出等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并形成調研報告,為農村發展和治理提供有效建議及方案。




7月15日,在馬昌營鎮組織的暑期實踐活動見面會上,實踐團隊隊長侯佳辰同學進行了實踐心得分享,表示本次實踐活動為他們提供了一個鍛煉自我、服務社會的平臺,加強了他們對農村發展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也總結了入村實踐以來的收獲與感受,針對各種挑戰和困難提出了相應建議。實踐團隊也始終堅信自己的決心和努力將會為鄉村振興帶來積極的變化和成果,為馬昌營鎮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與農事實踐
實踐團隊通過多種形式參與農事實踐。7月16日,實踐隊員積極參加馬昌營鎮組織的傳統非遺藤編手工DIY體驗活動。現場熱鬧非凡,同學們親自動手學習藤編的農事技巧和方法,在體驗農事手工樂趣的同時,還感受到了傳統非遺文化的獨特之處。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不僅收獲了美麗的手工藝品,更是收獲了對傳統非遺文化和農事實踐的熱愛和尊重。他們將以這次體驗活動為契機,厚植家國情懷和三農情感,傳承和弘揚傳統非遺文化,讓其在現代社會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現場同學們藤編手工作品合照
藤編手工體驗活動
7月21日,實踐團隊跟隨村中農戶一起走進北定福村特色葡萄大棚,通過實地調研和學習,不僅掌握了葡萄的種植方法,提升了自身農事知識,更了解了村內特色大棚種植的葡萄品種和規模。根據村內未來要打造成一村一景式的大棚葡萄觀光采摘園的建設規劃,團隊成員通過調研走訪,結合自身所學的無人機測量及工程造價專業特色,為采摘園建設提出規劃建議和思路。


實踐團隊師生調研走訪北定福村特色產業葡萄大棚
鄉村文明建設
7月25日,實踐團隊參加了馬昌營鎮舉辦的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文藝演出。實踐隊員和村民共同參與,通過一句句融入了鄉村振興理念和愿景的詩歌朗誦,讓人們感受到了鄉村的希望和活力,增進了隊員與村民的感情,豐富了鄉村文化生活。


文藝匯演現場
7月28日至8月7日期間,實踐團隊在北定福村開展了一場旨在助力鄉村文明建設,促進鄉村教育和科技普及的宣講活動。該活動包括鄉村兒童伴讀、防詐騙及生態保護入戶宣傳、老年人智能手機使用教學三部分。激發鄉村兒童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幫助村民提高防詐、反詐意識;樹立生態保護意識,養成垃圾分類習慣,提升河道治理水平;智慧助老,幫助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融入數字化社會,開啟幸福老年生活。
7月28日,實踐團隊在北定福村委會開展“快樂閱讀,快樂成長”鄉村主題兒童伴讀活動。實踐隊員精心準備了豐富的兒童讀物,親自擔任孩子們的伴讀導師。通過與孩子們的互動,幫助他們養成閱讀興趣,提升閱讀能力。活動現場洋溢著歡聲笑語,孩子們的眼中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期待。




7月30日開始,實踐團隊進行為期一周的入戶宣講。首先,進行反詐宣傳,開展反詐APP的使用和安裝培訓,提醒村民在生活中遇到掃碼免費領禮品、轉發兼職廣告、拉人進群等情況,一定要提高警惕,提高防詐、反詐意識;其次,宣傳環保理念和生態保護意識,增強村民對垃圾分類、戶廁改造、污水處理改革的理解和支持,以實際行動守護水環境,助力龍河兩岸發展;最后,為村里有需求的老年人進行智能手機使用培訓,聚焦出行、就醫、消費、辦事、文娛等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幫助老年人消除智能手機使用障礙。


實踐團隊與指導老師保持密切聯系,定期交流實踐進度,共同總結活動經驗,討論制定工作計劃。實踐隊員每天撰寫的工作簡報向指導老師及時反饋實踐動態,確保實踐工作的順利進行,最終形成了鄉村調研報告、伴讀材料、河岸保護及反詐宣講材料等有效實踐成果。在暑期社會實踐工作總結會上,實踐隊員向鄉鎮的社會實踐工作組匯報實踐成果。通過與其他團隊的交流分享,實踐隊員從中獲得更多的啟發和經驗,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
8月3日,實踐團隊被遴選為2023年首都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鄉村振興”專項重點團隊,北京市共計入選150支團隊,建筑與測繪工程學院鄉村振興助力平谷暑期社會實踐團入選其中。
在為期一個月的實踐活動中,建筑與測繪工程學院實踐團隊通過深入基層走訪調查、田間勞作、鄉村問計、入戶宣講等形式,圓滿完成了“服務龍河兩岸,助力定福發展”的實踐目標,在社會實踐大課堂中加強了專業素養,在鄉間地頭勞動中錘煉了自身技能,在關注產業發展中體悟了鄉村巨變,在深入基層中練就了過硬本領,把課堂學習和馬昌營鎮的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把論文寫在京郊大地上、把成果凝結在農民的收獲里,把“強國有我”的青春篇章寫在首都鄉村振興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