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 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學院 全國最具影響力 最具實力的高職院校之一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校新聞

學校新聞

我校黨委副書記、院長柳長安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暢談當代職業教育如何為培養新質生產力做貢獻

国产做A爱片久久毛片A片小说 ,日本妇人成熟a片一区_BD韩语完整版观看

近日,《環球時報》以“培養復合型人才 職業院校授之以漁”為題,走進天津職業大學、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和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深挖當代職業教育如何為培養新質生產力和地區發展作貢獻。我校黨委副書記、院長柳長安受邀接受采訪。

柳長安院長在采訪中圍繞學校專業群設計、訂單式培養招生、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海外辦學教學等內容表達了見解。柳院長表示,“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主陣地,為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的技術技能人才,具有更加深厚的理論基礎、更加復合的專業能力、更加扎實的數字場景適應能力,并且能夠掌握高端技術技能。”

現將全文轉發如下:

近年來,不少學子在高考報志愿時對職業院校予以考慮,選擇進入專科學校接受職業教育。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高職類院校人數占高校在校生人數的53%,占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為何職業教育對學生的吸引力越來越強?近日,《環球時報》記者走進天津職業大學、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和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深挖當代職業教育如何為培養新質生產力和地區發展作貢獻。

為現代化社會培養新質生產力

忙碌的鍵盤敲擊聲隱約從玻璃門后的教室傳來,關于3D打印的項目研討、課題請教聲不絕于耳,站在天津職業大學增材制造中心3樓大廳,《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很多正在工作的機器,各種材質的醫學模型、車間零部件在精巧的工作臺上一點點變高、增厚,直至成型。再有幾周,機器旁又會出現不少新的面孔。

“這個專業是大家報志愿時比較熱門的。”天津職業大學負責3D打印相關專業的老師張倩穎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天津職業大學總建筑面積達47.6萬平方米,設有12個學院,開辦50個專業,開設7個聯合培養本科專業,在校學生1.7萬人。

與傳統職業教育相比,新質職業教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在不確定環境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方面,天津職業大學深諳“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要讓老師先具備創新能力。“我們現在正推進教師的科研能力,其主要目的是讓老師具備科技創新能力。只有老師具備了科技創新能力,才有可能把這種思維意識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去具備相關知識素養。”天津職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吳宗保說,“無論是技術技能的變化,還是思想觀念的變化都需要學生具有快速適應的能力,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

“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主陣地,為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的技術技能人才,具有更加深厚的理論基礎、更加復合的專業能力、更加扎實的數字場景適應能力,并且能夠掌握高端技術技能。”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柳長安表示。該學院每年招生專業25個左右,以智能設備應用技術和智能建造技術兩大專業群為核心,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智慧文旅、安全法務等五大專業群,現有在校生人數6500人。

吳宗保也表示,企業更喜歡復合型的技術人才,不僅僅會要求崗位上的基本技術操作,更需要學生具備一些復合能力。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不斷普及、獲得更多車主的青睞,天津職業大學著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技術相關專業,著重培養學生關于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控、以及車聯網等在車輛智能化、電動化方面的知識,教授如何對新能源汽車進行測試、裝調、檢修和運維的技能。為進一步“精準對接市場”,學校還積極與企業進行深度產教融合,對接產業高端企業,與小鵬汽車、長城汽車、小米汽車、林肯中國、長安福特等企業進行學生聯合培養。在為車企輸送學生的同時,進行充分溝通交流。吳宗保說:“明年車企打算在什么方向發展,需要哪個方面的技術技能人才,企業會和學校溝通。形成這樣一種機制,第一時間從企業端獲取市場需求是什么,學校會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向從而對接產業、企業需求。”

然而培養新質生產力并非一蹴而就,職業院校在培養復合型人才方面面臨重重挑戰。

“首先是社會認知偏見,社會上有人認為職業教育是‘次等’的教育選擇,往往被視為是學術教育的替代品,導致學校難以招到一流生源和師資。”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院長姚光業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該學院占地813.75畝,建筑面積37.88萬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生8518人,教職工845人,有機電一體化、航空設備維修等熱門專業。

“其次是校企合作不夠深入,缺乏足夠多的世界500強企業、大型國企、專精特新企業和‘獨角獸企業’(成立不超過10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企業——編者注)等優質合作企業,學校與企業的價值觀差異比較大。”姚光業說,“此外,學校管理體制也影響了對新質生產力的培養。高職院校的管理模式沿襲了傳統的行政化管理模式,難以做出及時有效的決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職院校的創新發展。”

如何解決當下職教行業面臨的問題?姚光業表示,改變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傳統觀念、提升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是重中之重,還要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優化職業院校的管理體制。

促進京津冀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引領產業發展的領軍人才,也離不開腳踏實地的能工巧匠,技術技能人才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基礎,對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關鍵作用。”柳長安表示,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緊緊圍繞北京市功能定位和產業升級,培養高端技術技能性人才,實施訂單式培養招生,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開展京津冀協同招生,對接雄安新區千年大計,承接京冀“3+2”中高職銜接招生(學生完成三年中職課程,可發中職畢業證書;后兩年納入高等職業學院學籍管理,畢業時獲得高職或大專畢業證——編者注)。

因為更看重中學生技能的培養,所以各個職業院校對自己開辦專業的定位會反復考量。不少學校會考慮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例如,位于首都的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會多考慮北京區位的經濟發展。姚光業告訴記者,該校著力打造了機電類、汽車類、電信類、生物類、經管類、藝術類和航空類“七大專業群”,且設置調整機制,淘汰近幾年“落伍”的專業,更新成目前更需要的專業,如模具設計與制造、數控技術、資產評估與管理等,新開設工業互聯網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食品營養與健康和統計與大數據分析專業。通過不斷適應新的環境,按照新的要求改變人才培養目標,來保證學校未來發展的蓬勃生命力。

“天津職業大學也會把人才需求少的專業逐漸淘汰掉,更新成現在比較需要的。我們的新能源汽車、石油化工、高端智制造……這些專業群的設置實際上都是在滿足整個天津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吳宗保說。

在世界職教舞臺擁有一席之地

20世紀90年代前后,我國曾向西方派出學者,去學習建立更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加優質的職業教育人才,以更好適應自己的區域經濟發展需求。

“我們汲取了世界先進職業教育國家的經驗,并逐漸形成自己的辦學理念。現在可以說,在世界職業教育的舞臺上,我們有了自己的地位,有了我們自己的位置。”吳宗保自豪地告訴記者。

中國已經相繼在世界多地設立魯班工坊,服務走出去的中資企業,提高境外開設魯班工坊地區的就業率。吳宗保說:“我們在哈薩克斯坦建立了魯班工坊,7月有15名外籍教師過來培訓。我們培養這些老師學習相應的技術技能,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專業標準、課程標準、教學方法,然后讓他們去教自己的學生,讓他們的學生掌握了這些專業技能。”

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去年牽頭成立了“中醫藥魯班工坊合作共同體”,與全球77家醫療衛生院校和企業一起發展醫藥衛生行業。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則于2022年在突尼斯開設海外技能基地,招收留學生,受到當地高校的好評。有的學校已經與當地教育體系“無縫對接”,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在贊比亞建成職業技術學院,該校黨委副書記、院長柳長安告訴記者:“這是中國在海外第一所開展學歷教育的職業院校。我們考慮了贊比亞的國內實際情況,根據相關標準準備教材和教學內容,納入了贊比亞國民教育體系,讓海外辦學教學有了基本保證。”

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聯合同類院校和相關企業,共同開發專業教學標準,其中一些被境外采用,該校的護理、藥學和針灸推拿3個專業還獲得了英國國家學歷學位評估認證中心5級認證。漢語的傳播也是學校培養學生的重點。

在海外,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打造“中文工坊”,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在摩洛哥設立中文學習測試中心,積極推動“中文+職業技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