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下午,學校2020年度優秀科研成果評審會在第四會議室(匠心樓106)召開。校第七屆學術委員會委員共26人參加會議。

2020年度優秀科研成果評審會會場
校長、校第七屆學術委員會主任安江英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

校長、校第七屆學術委員會主任安江英發表講話
副校長、校第七屆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馮海明主持會議,并對校第七屆學術委員會人員調整情況進行了說明,全體參會委員表決通過。

副校長、校第七屆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馮海明主持會議
科研處處長牛小鐵匯報了2020年度科研成果評審準備工作,宣讀并通過了《學校2020年度優秀科研成果評審實施細則》。

科研處處長牛小鐵匯報評審準備工作
全體參會委員進行了學校2020年度優秀科研成果集中評審。專業組組長張春芝、王巍、李長青、許保國、任鳳國、賈書申分別代表機電組、電信組、建工組、文管組、基礎組、教育組向學術委員會匯報了本專業組推薦的優秀論文和優秀課題情況。學術委員審閱了論文材料和課題材料,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通過無記名評分方式評出論文一等獎2篇、二等獎6篇、三等獎12篇,評出課題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8項。
副校長馮海明分別宣布了獲獎論文和獲獎課題的評審結果,并強調,此次優秀科研成果評審充分體現了公平、公正、公開原則,獲獎成果比較符合學校辦學定位,符合數字化、智能化專業群特點。他肯定了學術委員會在引領學術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感謝各位學術委員對論文和課題評審的辛勤付出,希望學術委員結合工作,貫徹落實“雙高”建設任務。
校長安江英首先對獲獎論文和課題的作者表示忠心的祝賀。然后強調,一年一度的科研成果評審是我校的優良傳統,對鼓勵廣大教職工科研工作積極性發揮了重要作用,2020年學校科研成果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一些標志性成果上也取得了突破,但對標“雙高”建設院校,我校科研成果的一些關鍵指標還存在差距。最后對科研工作提出了幾點要求:一、要明確定位。結合學校“十四五”規劃和“雙高”建設任務,科研工作應對接學校“首都城市發展的工匠搖籃”的定位,主動服務國家和北京重大戰略,圍繞首都城市建設、運行、管理、服務領域,打造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技術服務,發揮“雙高”建設院校的示范引領作用。二、要凝練方向。下一步科研工作要以18個中心為依托,充分發揮各專業的優勢,進一步凝練科研方向,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創新賦能首都智慧城市建設。三、要打造隊伍。人才是第一資源,要圍繞18個中心,開展“科技團隊建設引領工程”,打造配套的科技創新團隊,培養學科帶頭人和科研骨干,充分發揮年輕博士的作用,強化對企業的技術服務與科技創新。四、要落實制度。貫徹落實學校印發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管理辦法(試行)》(北工院政發〔2021〕16號)和《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辦法(試行)》(北工院政發〔2021〕17號),為教師科研工作減負。將科技創新成果納入職稱改革、績效收入,完善業績評價,鼓勵廣大教師參與科技創新與技術服務,取得標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