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結合2023年全國職業教育活動周,教育部在職業教育領域遴選了一批全國教師優秀代表開展全國巡回宣講會。此次巡回宣講活動的主題為“鑄教師之魂·造良匠之師”。

我校張亞英老師受邀參加全國巡講,先后走進陜西、甘肅、遼寧、山東、北京等省市的職業院校開展巡回宣講。6月2日,張老師在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宣講會上作《社會的需要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主題分享,講述了她緊抓時代脈搏、服務社會發展的奮斗故事。
“10年前,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地震,我的學生第一時間趕到災區,支援當地排查危房。他在電話里激動地對我說:‘老師,您教的技能這回全都派上了用場!’”宣講會上,張亞英教授臉上洋溢著自豪的表情,她用一件件引人入勝的故事帶師生們走進自己的執教生涯。近30年來,張亞英面向社會需求改革教學,截至目前已創新培養10屆800余名“建筑醫生”和7屆300余名裝配式建筑人才。

“社會的需要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張亞英在宣講中反復提起的這句話。作為一名基層職業教育工作者,就是要以社會需要為使命,弘揚工匠精神,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張老師在近30年的從業中,注重行業發展研究與實踐,密切關注人才需求,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向,培養了大量社會亟需人才。她步履不停,永遠走在產業一線,深切感受社會需要,為社會培養出800多名建筑醫生,成為城市更新領域不可或缺的力量。張老師感慨“讓學生能學以致用,滿足時代所需,是我們職教人的追求夢想,我們一直在改革的路上!”

張老師不僅關注社會發展需要,更關注立德樹人,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建筑工程是百年大計,張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運用工程事故案例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職業道德和責任意識;結合國家重大工程,講工匠精神和文化自信,引導學生筑牢人生的“大梁”。

張亞英老師深耕專業領域,堅守三尺講臺,講述的閃光故事激勵著每一個教育人,生動地彰顯了新時代的“教師之魂”,深刻地詮釋了新時代的“良匠之師”。作為職業教育的實踐者和引路人,社會的需要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學校號召全校教師向先進看齊、以典型為范,自覺增強立德樹人的榮譽感和使命感,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師德水平,奮力譜寫學校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