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 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學院 全國最具影響力 最具實力的高職院校之一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校新聞

學校新聞

《世界知識畫報》刊登我校黨委書記高喜軍訪談錄

国产做A爱片久久毛片A片小说 ,日本妇人成熟a片一区_BD韩语完整版观看

近日,《世界知識畫報》以“'中文+職業技能'教育促進中外民心相通——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高喜軍訪談錄”為題刊登了對高喜軍書記的專訪。高書記從中國-贊比亞職業技術學院里程碑式的成立意義、“中文+職業技能”融合對當地學生的發展成長、北工院在加強“中文+職業技能”融合方面的探索和實踐以及北工院未來在構建“中文+職業技能”教育高質量發展新體系的打算四個方面進行了訪談。

《世界知識畫報》于1983年創刊,是外交部主管的國家級期刊,面向各國駐華使館、聯合國在華機構、中國駐外使館、各級地方政府、外事辦公室等公開發行,重點關注外交外事系統、國際組織、涉外機構、跨國集團等領域,向中外讀者介紹外交外事、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內容,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宣介中華優秀文化,講好當代中國故事,讓中國知世界、世界知中國。每期采訪外國駐華大使、政府首腦、各領域領先人才、行業領袖等,高喜軍書記是第一個院校領導接受訪談,充分彰顯了北工院作為全國"雙高"院校的示范引領作用以及近年來在國際化辦學方面的影響力,顯示了我校依托“中文+職業技能”教育在促進中外民心相通方面做出的積極貢獻,也進一步證明了我校第一輪“雙高”建設的豐碩成果。

現將全文進行轉載如下:

“中文+職業技能”教育促進中外民心相通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高喜軍訪談錄

10月6日,在贊比亞盧安夏,178名畢業生從中國第一所在海外開展學歷教育的職業院校——中國-贊比亞職業技術學院順利畢業。一批接受“中文+職業技能”教育的應用型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將走向工作崗位,服務“走出去”中資企業和當地社會。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在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十周年和教育對外開放不斷深化的時代背景下,“中文+職業技能”作為我國職業教育高質量“走出去”的積極探索和實踐,對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落到實處,加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記者:中國-贊比亞職業技術學院是我國職業院校在海外獨自創辦的第一所開展學歷教育的高等職業學院,其成立具有什么里程碑式的意義?

推動我國職業教育高質量“走出去”,不僅能夠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服務,促進產業技能人才培養,提升就業水平,推動中外經濟互利共贏,還能夠增進中外雙方在政府、企業、院校等領域間的相互理解,助力國家間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2019年,經贊比亞職業教育與培訓管理局(TEVETA)批準,在中贊兩國政府及企業等見證下,中國在海外獨立舉辦的第一所實施學歷教育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中國—贊比亞職業技術學院在贊比亞盧安夏市掛牌成立。主要面向當地中資企業本土員工開展中文/工業中文培訓和技能培訓。目前已培訓本土員工1.4萬余人次,并推動自動化與信息技術、珠寶設計與加工等5個教學標準獲得贊比亞職業教育訓練管理局官方認可,標志著中國特色職業教育標準首次進入其他主權國家國民教育體系,填補贊比亞相關專業國家標準空白。

記者:通過“中文+職業技能”融合,對當地學生的生活、職業發展有什么影響?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職業教育發展不均衡,難以支撐產業一線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中文+職業技能” 為學生、企業都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通過中文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當地學生掌握了技術,學會了中文,提高了就業競爭力。中贊職業技術學院外方院長楊瓦曾經說過,“很多企業向中贊職業技術學院表達合作意向,希望能招聘到我們的畢業生,有些企業為了能爭取到優秀畢業生甚至還表示愿意提供實訓場地和獎學金。”在中贊職業技術學院目前年齡最大的“學生”已經50來歲的Qinmuba,他有8個孩子。他很小就在工廠里當學徒,接觸了很多英屬礦產企業,他說現在中贊職業技術學院能學習新的,先進的技術。他還有個孩子在中國留學,學習電子商務專業,會說流利的中文,現在一直在做國際貿易,目前從事中國到非洲贊比亞的服裝、電子產品和珠寶生意,收入可以養家里好幾口人,在聊天的過程,能明顯的感覺他對中國的深厚情誼。所以,開展“中文+職業技能”教育不僅對學校和學生有好處,還對贊比亞青年就業、提升國家經濟、改善民生有很大幫助。

記者:作為“雙高”校,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加強“中文+職業技能”融合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有哪些好的經驗、做法?

自2016年學校入選教育部有色金屬行業職業教育“走出去”首批試點院校以來,經過幾年的摸索,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成功探索出了獨具特色的“四方聯動、標準引領、語技融合”的海外辦學路徑。一是四方聯動,開創“政校行企”海外辦學新模式。建成中國在海外第一所開展學歷教育的職業院校——中國—贊比亞職業技術學院,建成全國首家職業教育型孔子課堂,探索出了“中文+職業技能”國際化發展新模式;二是標準引領,實現中國職業教育海外本土化。在“中贊聯合”開發團隊的努力下,北工院共開發14項國際人才培養方案和53項雙語課程標準,其中2項專業標準和37項課程標準已納入贊比亞國民教育體系并投入到教學實踐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標準首次進入其他主權國家國民教育體系;三是語技融合,為職業教育“走出去”提供人才支撐。建成全國高職首家“中文+職業技能”教育實踐與研究基地,建成北京市“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對來自贊比亞、剛果金、蒙古、緬甸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100名技術骨干開展 “中文+職業技能”培訓,同時在海外組織7,000人次中資企業員工技術技能培訓,開展對來自“一帶一路”沿線10多個國家的國際學生培養。經過實踐探索,解決了職業院校協同企業“走出去”面臨的“兩無兩亟需”難題—職業院校協同企業“走出去”無先例可循,無標準可依,亟需師資支撐,“走出去”企業亟需本土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樹立了職業教育“走出去”海外辦學新典范。

記者:構建“中文+職業技能”教育高質量發展新體系目前存在哪些困難?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未來有怎樣的發展計劃?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推動“中文+職業技能”融合發展,是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舉措。不僅有助于中國職業教育走出去,提升國際影響力,還對推動民心相通,展現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構建“中文+職業技能”教育高質量發展新體系還面臨政府部門協同機制有待加強,校企協同的利益共享機制尚須完善,職業院校“走出去”能力還須提升等系列問題和挑戰。我們應該在加強政府統籌推動,優化校企協同“走出去”的利益機制,加強職業院校服務企業“走出去”的能力建設等方面下功夫。對高職院校來說,一方面應完善和“走出去”相配套的制度,尤其應注重激勵機制的建設,以激發教師積極性,保障職業教育海外辦學行穩致遠。另一方面要加強職業院校教師履行“走出去”任務的能力,培養“能上講臺、能下車間、能講英文、會教中文”的國際化“三師+”型師資隊伍。未來,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將充分發揮中國特色高水平職業院校的示范引領作用,充分利用首都區位優勢,以孔子課堂、中文工坊等品牌項目為抓手,以“中文+職業技能”教育實踐與研究基地、北京市“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等為平臺,借力“走出去”企業的優質資源,共享中國特色職業教育標準,育訓結合培養應用型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促進中外人文交流,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助力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北工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