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走進平谷農業中關村 服務首都鄉村振興”“千人百村”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評獎結果公布。我校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組織得力,成效顯著,被評為優秀組織獎;機電工程學院實踐隊王子碩同學表現優異,被評為“鄉村文明建設優秀個人”。
2023年“千人百村”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我校機電工程學院和建筑與測繪工程學院在校團委的統籌安排下,主動承擔任務,由團總支書記帶隊、骨干團學干部參與,分別組建了“機藍志益”和 “繪青志愿”兩支實踐小隊。在平谷區馬昌營鎮薄各莊村和北定福村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社會實踐活動。


首都高校“千人百村”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平谷區政府聯合組織開展,旨在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同學們的重要回信精神,引導廣大學生把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建功立業,上好服務鄉村振興“大思政課”。學校黨委高度重視此次社會實踐活動,校黨委常委、副院長沈瑩前往平谷,參加了活動啟動儀式,并看望參與此次活動的師生,了解他們的實踐情況,勉勵他們用飽滿的熱情、專業的能力、負責的態度投入到實踐活動中,展現北工院學子的精神風貌,為首都鄉村振興貢獻北工院青春力量。

黨委常委、副院長沈瑩和校團委書記鄭興、實踐團隊師生共同參加啟動儀式

黨委常委、副院長沈瑩勉勵實踐團隊師生
“機藍志益”實踐隊由機電工程學院團總支書記吳紫豪老師帶隊,學生高天、孔令輝、王子碩、鄒幟杭組成,在平谷區馬昌營鎮薄各莊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組織調研了村莊環境地貌、村戶基本信息,垃圾分類、農村戶廁等情況,進一步了解當地的民生民情。參與了北京電視臺對當地特色農作物的拍攝,幫助宣傳“果桃文化”。同時,實踐隊還組織了大棚育苗基地的走訪調研、村民文體活動、非遺文化體驗、電商體驗、垃圾清運、助力抗災等工作,在活動中與村民交流談心、共同工作,用青春力量助力首都鄉村建設。

實踐隊開展鄉村調研

開展調研數據統計分析工作

在幼苗培育大棚,開展當地農作物種植情況調研

幫助宣傳當地“果桃文化”

組織村民開展體育活動

幫助開展垃圾清運工作

定期開展實踐工作總結匯報
“繪青志愿”實踐隊由建筑與測繪工程學院張宇老師帶隊,學生侯佳辰、趙禹坤、劉揚珊珊、李昭霖組成。在平谷區馬昌營鎮北定福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編制調查問卷,開展調研活動,對北定福村村民數量、勞動能力情況、工作情況、土地使用種植情況、廁所數量情況、廁所容積和清掏情況以及雨水排出等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并形成調研報告。參與馬昌營鎮組織的傳統非遺藤編手工DIY體驗活動,在體驗農事手工技術的同時,親身感受傳統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厚植家國情懷和三農情感。在北定福村特色葡萄大棚,師生通過實地調研和學習,結合自身所學的無人機測量及工程造價專業特色,為采摘園建設提出規劃建議和思路。實踐團隊還開展了促進鄉村教育和科技普及的宣講活動,涵蓋了鄉村兒童伴讀、防詐騙及生態保護入戶宣傳、老年人智能手機使用教學等內容,受到了村民的高度評價。

與村民訪談調研

藤編手工體驗活動現場

實踐團隊師生調研走訪北定福村特色產業葡萄大棚

實踐團隊組織兒童伴讀活動

為老人講解智能軟件應用

為村民講解反詐APP的使用
優秀實踐個人王子碩同學在個人的社會實踐總結中談到,社會實踐,作為一種直接從社會中汲取知識、技能和經驗的活動,目的是提高我們的社會責任感,增強我們的專業技能,以及培養我們的團隊合作能力。通過直接參與實踐活動我們可以了解社會感知社會。正如古人所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不能僅局限于書本知識,還要走出校園,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以此探索未來,為社會作出積極的貢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負時代,不負祖國的期望。

優秀實踐個人王子碩
在為期一個月的實踐活動中,我校兩支實踐團隊圓滿完成任務,在社會實踐大課堂中加強了專業素養,在鄉間地頭勞動中錘煉了自身技能,在關注產業發展中體悟了鄉村巨變,在深入基層中練就了過硬本領,把課堂學習和馬昌營鎮的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把論文寫在京郊大地上、把成果凝結在農民的收獲里,把“強國有我”的青春篇章寫在首都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此次活動充分體現了我校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良好風貌和為祖國建設、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的堅定決心。也期待所有學子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和鄉村振興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