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北京市委、市政府批準,北京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北京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北京衛戍區政治工作部、北京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發文,表彰一直以來堅守工作崗位扎實做好新時代雙擁工作、鞏固和發展首都軍政軍民團結的全市模范單位與個人,其中我校張悅老師榮獲“首都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模范個人”榮譽稱號,這既是對張悅老師多年來兢兢業業堅守雙擁工作一線、扎實貫徹軍民融合國家戰略的表彰,也是對我校十年來“強軍育才”工程結成軍地合力碩果、學校服務社會、展現首都軍政軍民團結強大政治優勢的重要肯定,全市表彰大會將在八一建軍節后召開。



此次模范單位與個人評選歷時一個半月,經全市選拔、優秀事跡材料申報與審定、現場演講、評審答辯等環節,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院校學者教授、部隊代表、優秀退役軍人、媒體代表、擁軍模范人物代表等人員組成評審委員,按照參評個人先進事跡材料質量、能力展示、演講效果、著裝儀表及雙擁工作現場答辯等方面設定分值,得分由高到低順序確定入圍人選,并將評審結果提交市評選表彰工作小組研究審定。最終教育戰線上張悅老師等六位奮斗者獲此殊榮。

守正創新助力雙擁
張悅老師全面負責學校“強軍育才”接力工程期間,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總體要求,從原來只開展官兵單一職業技能培訓,到如今按照既幫助駐區部隊解決日常訓練難題、提升戰斗力,又與職業資格證書緊密對接、對官兵地方就業有用的原則開展培訓,累計組織培訓現役官兵一萬多人、提供各式服務活動20余場,為石景山區全國雙擁模范城“八連冠”提供了重要支持,得到了北京市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局、石景山區委區政府、中部戰區和駐區部隊高度認可,學校也成為北京市“送政策、送培訓”進軍營的定點高校。


調研需求定制培訓
張悅老師以部隊需求為工作第一原則,常態化深入部隊一線收集官兵的意見和建議,針對不同兵種、不同專業層次開展需求性調研,根據一線官兵呼聲最高的亟需開發培訓項目、進行定制化課程服務。
從現役官兵提升技能儲備、豐富業余生活、退伍再就業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創新開設無人機駕駛、部隊日常訓練與損傷修復、格斗搏擊、私人健身教練員、女兵普拉提、健美操、非預制套路舞蹈、健康營養學、汽車診斷與維修等課程,深受一線官兵喜愛,為部隊儲備了大量專業技術人才,提升了官兵綜合業務能力和社會競爭力,有效促進了部隊戰斗力的提升。


拓展邊界增值服務
張悅老師在與部隊官兵接觸的過程中,了解到大量一線官兵在日常訓練中多發運動損傷,卻很難掛到專業運動醫學專家號的現實難題,于是積極聯系邀請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專家與運動康復專家到部隊,現場為官兵進行運動損傷和后期養護相關的診斷與治療,為部隊官兵提供精準康復手段,解決了切實難題。
針對部隊體能訓練場館的建設需求,組織學校相關專家與教師開展論證,提供建設方案。將培訓工作的落腳點始終著眼于部隊需求,是張悅老師的工作守則。


迎難而上堅守責任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沖擊,全封閉管理使得部隊培訓陷入停滯,張悅老師及時調整工作思路,于危機中育先機,堅持疫情防控與培訓工作統籌聯動,反復和部隊領導溝通,找準需求點與發力點,通過線上線下結合、上門服務等方式,為首都與全國駐地部隊官兵提供培訓服務,三年疫情中,只有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部隊培訓未曾中斷,以一域之光為雙擁全局添彩。
北京市石景山區有幾十個駐區部隊,包括空軍、陸軍、武警等不同兵種,官兵從事業務類型多樣,個人興趣愛好和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差異化大。部隊官兵培訓需求涉及到學校很多專業,甚至出現跨部門、跨專業情況。
面對難題,張悅老師通過統一思想認識、統一管理體系、統一調配資源、統一步調行動“四個統一”舉措,推動組織管理體系逐漸明確,部隊培訓實施成效逐年遞增,獲得了石景山區雙擁工作領導小組的肯定。


勇于奉獻排憂解難
部隊白天忙于訓練,很多培訓任務都是在晚上、周末和節假日開展,張悅老師犧牲自己的業余時間,對培訓課程進行教學督導、抽檢、跟崗聽課、滿意度調查、入校管理、伙食聯絡等工作,每年召開開班授課前的教師動員會,明確遵守部隊保密規定,為保證部隊培訓能效、穩定培訓質量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部隊出現訓練任務與培訓時間沖突的時候,張悅老師靈活協調各級各類資源,盡最大能力貼合部隊需求進行課程設置與安排,科學設計培訓內容,確保培訓工作效果,創新思路謀劃發展,擦亮品牌工程效應,獲得了部隊的認可。
對于部隊急需培訓項目,張悅老師按照專人專班、專項資金、先進場地、優質師資、按需授課、課證融通、增值服務七大標準進行優先安排,為部隊安排以專家教授、行業技能大師為主的金牌培訓團隊,如汽車故障診斷與維修培訓延請了北京大工匠汽車維修行業前三名作為主講導師,日常訓練與損傷修復、格斗搏擊等課程延請中國健身健美冠軍作為主講導師與訓練師。課程受到受訓部隊的高度歡迎,并多次受到退役軍人事務局嘉獎。
張悅老師多年來一直以教書育人的本色工作服務于雙擁工作一線,富有成效、覆蓋面廣且創新性地主持開展官兵技能培訓工作,在服務部隊的實際工作中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學校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強力推進與持續深化學校與北京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石景山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合作做出了辛勤努力,也為石景山區八連冠“全國雙擁模范城”和“北京市雙擁模范區”做出了貢獻,為加快培養部隊現代化建設人才、創新雙擁工作新模式、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新形勢下“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軍政軍民關系做出了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