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創北京”2025年“挑戰杯”首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閉幕式于近日舉行。我校榮獲一等獎7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24項的好成績。
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全國科技大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為首都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貢獻青春力量,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聯合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開展“青創北京”2025 年“挑戰杯”首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本屆競賽主題為“青創逐夢挑戰未來”,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承辦。競賽對標“挑戰杯”國賽相關要求,結合首都特點和發展需要打造“一杯兩賽三揭榜”賽制:設置一個“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主體賽,設置“青聚 AI”人工智能+專項賽和“揭榜掛帥”機制專項賽,“揭榜掛帥”機制專項賽下設“青智未來”新質生產力專項賽、“青振京郊”鄉村振興專項賽、“青礪基層”社會治理專項賽。

主賽道決賽現場(1)

主賽道決賽現場(2)

專項賽道決賽現場(1)

專項賽道決賽現場(2)

專項賽道決賽現場(2)
自3月初接到本屆競賽通知以來,學校黨委高度重視,由校團委、招生就業處、科技處、教務處牽頭成立校賽組委會,積極備賽并制定了參賽方案。在各二級學院的大力支持下,全校師生踴躍報名,參與師生人數達600余人,共提交80余項參賽作品。校賽組委會對標本屆競賽內容要求,舉辦了賽前輔導訓練營。各參賽團隊在指導教師的精心指導下,不斷地打磨梳理參賽作品。在校內選拔賽環節,參賽團隊經過路演答辯及專家嚴格評審,最終15項作品代表我校推薦進入市賽參加主體賽事,57項作品分別參加了各專項賽道的比賽。經過決賽現場的角逐,最終取得了優異成績。

閉幕式現場(1)

閉幕式現場(2)

【一等獎團隊及項目介紹】
主賽道一等獎
項目名稱: 物聯信號哨兵——MIMO+AI 交通信號燈故障云監測系統
負責人:韓昌江 電子信息2332
團隊成員:姜鈺、武圣江、王澤營、許凱、高梓傲、劉育岐、鐘月華
指導教師:何政蕊、魏路、朱元忠
項目簡介:
本項目以保障交通安全與提升交通信號燈管理運維水平為核心目標,創新打造物聯信號哨兵 —— 基于 MIMO + AI 交通信號燈故障云監測系統。項目團隊憑借深厚的技術積累與豐富的實踐經驗,精心構建起涵蓋交通信號燈燈態實時監測、智能診斷、維修預案制定及進度跟蹤的全方位功能體系,致力于使運維全過程形成完整管理閉環,全力確保交通信號燈的穩定運行,為城市交通的順暢與安全保駕護航,開啟智能交通管理運維的新篇章,助力城市交通邁向更高效、更安全的未來。

專項賽道“青礪基層”社會治理一等獎
項目名稱:京蔚生態體系——連接文化、運動與未來的活力走廊
負責人:王爽 法律文秘2331
團隊成員:劉琨祺、董芊蕊
指導教師:高海霞
項目簡介:
京蔚生態體系以關注青年需求與區域發展的契合點為核心。京蔚生態體系依托京蔚高速及周邊地區優勢資源,旨在通過滿足青年多元需求吸引人才、賦能區域發展,著力打造集文化、運動、創業等功能于一體的復合空間。京蔚生態體系的核心目的有三點:一是精準定位并設計融合地域文化特色的青年友好空間,平衡文化探索、運動休閑等需求;二是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的運營模式,實現資金、管理與資源的完美整合;三是制定科學推進計劃,來達成吸引青年、推動創業的預期成效。該項目計劃打造青年友好型交通環境、構建綜合服務平臺,從多元維度支持青年創新創業。通過就業機會、生活配套及地域價值認同增強人才吸引力,并形成可復制經驗,為全國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設提供樣本,最終實現經濟社會效益雙提升,推動產業發展與社會和諧。

專項賽道“青礪基層”社會治理一等獎
項目名稱:心燈共筑——神話賦能“家校社醫”協同視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構建研究
負責人:李彤 大數據與會計2331
團隊成員:朱皖玥、張天賜、楊子凡
指導教師:陳仕萍、何方、劉曉哲
項目簡介:
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成為社會治理的重要議題。根據《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和《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文件要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本項目以北京市昌平區城北街道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研究、問卷調查、深度訪談等方法,深入剖析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及現有服務體系存在的不足。研究發現,青少年在情緒調節、人際關系改善等方面存在較大需求。針對上述問題,本項目提出構建“心燈共筑—神話賦能‘家校社醫’協同視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體系”,通過優化協同機制、整合服務資源、技術賦能心理健康服務以及提升家長與社會認知等措施,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心理健康服務模式。同時,結合神話文化的獨特價值,開發“神話人物匹配法”、“神話故事音樂干預法”、“神話玩偶陪伴法”、“神話影視劇療愈法”等創新性心理健康干預方法,為青少年提供更具趣味性和親和力的心理支持。

專項賽道“青礪基層”社會治理一等獎
項目名稱:發揮無人機技術優勢,構筑八達嶺世界級長城大景區文物保護體系
負責人:劉欣然 工程測量2331
團隊成員:李雨涵,王源,張文孛
指導老師:鄭闊,郎博,劉俞含
項目簡介:
長城是中華文明重要的文化遺產,橫貫我國多省區,規模恢宏、體系完整,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國家文物局將長城保護列為專項規劃的核心任務之一。本項目主要集中在磚石長城的預防性保護體系建設,通過綜合運用多種數據采集技術、深入分析多重數據信息,并結合多個保護項目的經驗,構建一個全面的磚石長城預防性保護體系。有助于實現從傳統的“搶救性保護”模式向“預防性保護”模式的轉變,從而更有效地保護這一世界文化遺產。

專項賽道青聚AI·人工智能專項賽一等獎
項目名稱:蘋果霉心病近紅外光譜智能檢測儀
負責人:呂嵐新 機器人2331
團隊成員:郭浩然、張智偉、陳藝丹
指導教師:李巖磊、張春芝、黃歡
項目簡介:
本項目針對蘋果霉心病檢測需求,研發了一款基于近紅外光譜技術的智能檢測儀。設備采用透射式近紅外光譜進行檢測,結合自主研發的最小二乘法模型,實現對蘋果內部品質的快速無損檢測,精準識別霉心病。通過輕量化設計、模塊化維修結構以及防水防塵特性,設備適應多種場景,顯著提升檢測效率與便攜性。項目立足現代農業需求,填補國內檢測設備市場空白,助力果農提升農產品品質與市場競爭力。未來,項目將拓展應用場景,推動農業智能化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支持。

專項賽道青聚AI·人工智能專項賽一等獎
項目名稱:智游無界:人工智能賦能入境旅游體驗創新計劃 打造“AI+文化”沉浸式旅行新生態
負責人:李欣澤 電子信息2331
團隊成員:宿遠航、宋屹、王宏軒
指導教師:吳夢瑤、張茗一、孔令俐
項目簡介:
本項目基于國家《“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中對于“智慧旅游”“入境旅游振興”優先方向的確立,以及《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中對“文化資源數字化開發與沉浸式體驗”的要求,順應入境游發展態勢,利用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大數據分析等領域的突破,通過 RAG+知識圖譜創建包含 5000+文旅節點的“中國文化語義網絡”、語言大模型、提示詞工程等。關照入境游客行前、行中、行后全行程,致力于提升入境游客旅行體驗,增強中國旅游國際競爭力,推動文旅產業的數字化轉型,融入中國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使“入境游”不僅是一次跨越國界的“觀光”,更成為一次精神文化世界的碰撞體驗。

專項賽道“青智未來”新質生產力一等獎
項目名稱:履翼智行——基于智能重心調節與全地形自適應技術的康復輔具
負責人:李浩洋 機械制造2431
團隊成員:李彬浩、畢瑞博、張曉放、黃奧運、張艦平
指導教師:姜艷、郭彥省、陳晉
項目簡介:
全球老齡化加劇,中國行動不便人群超8500萬。傳統輪椅存在爬樓難、地形適應差等問題,超九成無法通行樓梯。為此,"履翼智行"研發智能爬樓輪椅,攻克行業技術瓶頸。產品采用"智能重心調節+全地形自適應"技術,搭載高精度MEMS陀螺儀與PID控制算法,傾覆力矩降低82%;齒輪-齒槽聯動系統可無極調節離地間隙,適應六大地形。經測試,樓梯通過率超95%,電機溫升遠低于行業標準。核心技術包含智能重心調節、地形自適應和高效動力三大模塊,實現三重創新突破:首創陀螺儀-絲桿滑臺協同控制;支持物聯網擴展;開發國產方案,成本僅為進口產品的五分之一。項目采用"高端定制+社區共享"模式,將幫助2000萬特殊群體實現獨立出行,降低家庭照護成本,助力可持續發展目標,構建普惠出行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