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9日下午,我校在第四會議室召開北京市“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課程暨贊比亞北工院分院課程建設工作布置會。副校長周燕、國際交流合作處處長唐正清、建筑與測繪工程學院院長李長青、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王巍、基礎教育學院院長王佼,體育部主任賈書申、教務處副處長劉文龍、文法與管理學院副院長黃玉芬以及27門課程建設團隊負責人等參加了布置會。
周燕副校長首先介紹了“一帶一路”國家培養基地的工作進展,我校既是北京市首批“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之一,也是教育部指定的職業教育走出去八所試點院校之一,市教委以及學院領導對此高度重視,各項工作正在順利有序開展,在申請招收留學生資質的同時,先后派出各學院教師團隊赴國內外院校研修學習。周燕副校長著重強調國際化課程建設的目的,一是加快學校國際化發展的要求,二是有助于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三是“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的重點內容,四是贊比亞北工院建設的前提需求。所建課程必須體現中國職業教育特色,體現中國職業標準,滿足來校學歷留學生需要,滿足我校在贊比亞籌建的中贊職業技術學院北工院分院——自動化與信息技術學院需要,滿足短期來校“一帶一路”國家員工培訓需要。周燕副校長強調國際化課程建設實行院長負責制,以月調度的形式有序開展,希望各課程建設團隊遵循課程開發原則,嚴保課程質量,嚴格經費使用,并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按時保質保量完成。
劉文龍副處長就課程的建設內容和開發標準為各課程團隊進行了詳細解讀,包括基地項目課程與現有課程的區別,混合式教學課前、課中、課后的規劃原則。他強調本次課程是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學生,要滿足其職業成長及職業規劃要求,圍繞崗位職業能力開發,避免將我們現有的三年制課程直接取用,要學會做減法及優化。
唐正清處長就課程建設的時間節點和費用支出進行了詳細介紹,由于基地課程建設是在以往國內課程基礎上進行優化,因此重點建設微課資源,以英文為主,輔以中文,需要外協單位協助開發制作。本次課程建設共27門課,2018年度需建設20門課,包括8門基礎平臺課程、6門機電學院專業課程、4門建工學院專業課程和2門電信學院專業課程,2019年擬建4門機電學院專業課程、3門建工學院專業課程。兩年課程建設工作一起布置,同時啟動,希望各課程建設團隊及時支出,相關費用需嚴格按照學校項目經費管理辦法執行。
最后,各課程建設團隊探討了課程建設中的具體問題,比如漢語綜合的負責人蔡雯清提出漢語教學的特殊性,是否是零基礎教學,是否需要英文授課等等。
相信通過各學院的精心組織,各教學課程建設團隊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國際化課程建設必將邁出堅實一步。
(撰稿:李炯 攝影: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