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北京市職業院校“勞模工匠精神”教育實踐基地揭牌活動在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舉辦。此項活動由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聯合北京明珠琉璃制品有限公司主辦,北京金隅學校關工委承辦,我校關工委和首鋼工學院關工委協辦。校黨委副書記、關工委主任魏曉東出席活動,離退休工作處處長、關工委秘書長楊嶺及20名師生參加了活動。

活動期間,國家級琉璃非遺傳承人、北京大工匠、北京文化守護人趙長安現場授課并與學生互動對話,并開啟“琉璃之旅”工匠培育體驗活動。

此次“對話非遺大師、傳承琉璃技藝”主題活動,不僅讓青年師生們近距離感受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更激發了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與熱愛。


機電工程學院——機器人2431班張智偉:今日,我有幸走進琉璃渠,親歷了一場跨越千年的非遺傳承之旅,讓我深刻領悟到:非遺傳承的本質,是讓傳統技藝在時代的土壤中“活”下去,更要“活”出新的生命力。未來,我們應以多元方式傳播非遺之美——無論是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技藝永生”,還是借助文創設計讓非遺融入日常,最終目的是讓千年文明在當代土壤中生生不息,綻放永恒光彩。
建筑與測繪工程學院——建工2431班王仁喆:琉璃渠村之行,讓我觸摸到七百年不熄的窯火在永定河畔永恒跳動。此行讓我篤信,守正創新須以"活性載體"架設古今橋梁:既要通過影像留存"舌試原料"的匠藝密碼,更要以文創旅游激活古村生態,讓太和殿的龍吻與唐人街的飛檐在永定河畔續寫東方美學的全球敘事。
信息工程學院——移動互聯2271班王正萱:琉璃技藝作為非遺文化的瑰寶,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價值。這次活動讓我深刻認識到傳承非遺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積極關注和傳承非遺,讓琉璃技藝綻放新光彩。
城市安全學院——安全管理2431班張桐駿:當趙長安大師與徒弟一同講述琉璃故事時,我仿佛觸摸到了時光長河中技藝傳承的溫度。大師將琉璃制作的艱辛與堅守娓娓道來,讓我感受到了工匠精神的傳承。這次活動讓我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魅力,希望能有更多人關注、傳承這份珍貴的文化瑰寶。
文法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2331班張睿卿: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這代人不能只做文化消亡的記錄者,更要成為挽救者。需要我們以敬畏之心守護,以創新之力傳承,讓千年窯火,永遠在時光長河中閃耀獨特的東方之美。
基礎教育學院——貫通2308班韓鈺彤:非遺琉璃文化就像一座橋梁,連接著過去與現在,讓我們能夠觸摸到歷史的溫度,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這些古老的技藝更顯得彌足珍貴。它們不僅是藝術的瑰寶,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承載著先輩們的智慧與創造力。
校關工委表示,未來將繼續舉辦更多豐富多彩的活動,為青少年提供接觸和了解傳統文化的機會,讓他們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用工匠精神為中華文化繁榮興盛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