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北京交通大學承辦的“第十四/十五屆(2021、2022年度)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行。參賽隊均來自北京本科高校,我校為唯一一所高職院校參賽.在學校和基礎學院領導全力支持下,由物理教研室精心組織兩支代表隊龐晨雨(網絡1971)、劉川(網絡1971),孫雪媛(建工2031)成功參賽,并獲得兩項北京市三等獎。


第十四/十五屆(2021、2022年度)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獲獎名單
第十四/十五屆競賽于本次同時舉辦,共有來自北京和華北地區高校以及四川師范大學的279支隊伍參賽,包括第十四屆來自37所高校的144支隊伍,第十五屆來自31所高校的135支隊伍。參賽學生超過800名,指導老師超過200人。
此次市賽由開幕式和分組競賽兩部分組成。開幕式上,北京市教委高教處副處長榮燕寧,北京交通大學副校長閆學東,教育部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徐平教授分別致辭,競賽組委會、命題委員會、評審組長等廣大參賽師生通過線上直播方式參加。


分組競賽部分,總共分13個賽場分散進行。參賽隊伍經過各高校校內賽選拔獲得參賽資格,校內賽的參與學生總數超過5000名,競賽輻射范圍大,參與學生數量多,有力激發了學有余力、學有所長的學生在物理實驗,論文寫作和創新學習等方面的積極性,推動了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
比賽前期物理教研室姜艷老師,帶領學生們進行了多次線上線下培訓,經過數月準備,我校龐晨雨(網絡1971)、劉川(網絡1971),孫雪媛(建工2031)不負眾望均斬獲兩項北京市三等獎。



賽后幾位學生感觸頗多,敘述了自己內心感想。
龐晨雨:這一路走來我們做了許多準備,我們在比賽前做了數月的準備,我們頂著寒風在操場上一次次的進行著羽毛球發球并拍攝成視頻,將數次發球視頻導入物理軟件中,然后通過逐幀選取的方式,將羽毛球發球后空中所在位置逐幀選取出來,得到每幀的數據,并統計成數據表。以此方式進行數次實驗后對比取出所得的所有數據表中最具代表的數據及結論,再通過與我們查詢各方資料結合所學物理知識,推導出的羽毛球高度的公式,二者相結合,在數據表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數據選取,再進行多次計算與分析,最終得出羽毛球發球最佳蹭網的速度與角度。
雖然過程十分艱辛,我們遇到了許多困難,不管是實驗軟件的復雜繁瑣,還是實驗中電腦突然地損壞,數據消失從頭再來。我們都沒有放棄,我們堅信著被擊倒多少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多少次爬了起來,攀登的過程也許漫長,但巔峰的風景是值得的!最終我們不負眾望取得了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三等獎!
孫雪媛:由于疫情原因,我和隊友以及指導老師對本次比賽準備時間長達兩年。多次論文、PPT的修改以及對比賽場景的多次模擬訓練,使我們能夠成功在全是本科的比賽中脫穎而出取得三等獎的好成績,這讓我感到喜悅,更極大的增加了我的自信心,我會再接再厲,積極探索的!
基礎學院領導高度重視學生科技創新工作,著力培養創新型人才,帶隊老師積極組織,穩步推進各項工作,旨在借助賽事為我校深化職業本科教育改革做出貢獻。參賽師生均表現出來敢于拼搏,腳踏實地的作風。通過參加競賽也激發了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興趣與潛力,使學生廣泛參與到實踐中來,促進在實踐過程中培養提高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的意識,促進物理教學改革,為高素質人才培養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