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6日至10日,以貫通學生為主的9名學生組成三個隊參加了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這是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性數學建模競賽,要求參賽隊提交英文研究論文。日前成績揭曉:兩隊榮獲了“Honorable Mention”俗稱H獎(相當于二等獎,獲獎率為22%),一隊榮獲“Successful Participant”俗稱S獎(成功參賽獎,獲獎率為64%)。這是我校學生第一次參加這項比賽,與世界各地的高校學生(99%以上為本科生)同臺競技,最終全部獲獎,兩隊H獎一隊S獎,成績斐然。
學生的獲獎證書
本次競賽佳績得益于學校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指導教師的專業訓練和參賽學生的堅持努力,基礎教育學院組建了“數學 英語”的專業教師指導團隊,包括數學組的加春燕老師、林碩蕾老師、彭淑梅老師和英語組的廉俊穎老師、于天嬌老師。從12月開始這9名同學進行每周3個小時的培訓,培訓形式有小組討論、個人匯報、教師講座等。在模擬訓練、答疑講解、心理解壓等各環節全過程中,教師指導團隊始終“在線守護”在學生身邊,幫助學生適應高強度競賽對抗。臨近競賽恰逢疫情,無法當面指導學生,賽前一周更是開啟了“7*24”在線督導訓練與講解答疑模式。9名參賽學生不怕困難、迎難而上、團結合作、精心備戰、沉著應戰,各方的共同努力與辛勤付出最終換來了優異的成績。
賽前數學組加春燕老師線上指導學生建模
賽前英語組廉俊穎老師線上指導學生英文寫作
比賽期間學生小組線上討論及論文部分內容
本次競賽題目共六個,我校獲H獎的兩隊都選擇了F題“環境難民的安置問題”: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導致一些海島國家面臨沉沒的局面,島上居民即將成為環境難民(EDPs),要求從國際關系、環境、能力、對環境破壞程度及難民適應性等多方面討論,就如何合理安置EDPs問題建立數學模型。 學生們查找數據并統計分析,建立了多元評價模型,結合主成分分析法、穩健性評估等方法,編程求解,給出了較為合理的安置方案。獲S獎的參賽隊選擇了E題“最持久的沙堡”:要求考慮在經歷波浪和潮汐的海岸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沙堡地基的最佳三維幾何形狀。學生們考慮了六種基本的三維幾何形狀,結合流體力學中的達西定律、庫倫摩擦力定律等方法分析得出椎體為最佳。
從競賽題目容易發現,數學建模競賽涉及面極廣,在工程、經濟、文化、設計等多個領域應用廣泛,參加競賽能充分鍛煉學生分析解決問題、搜索處理數據、條理表達思路、團隊分工合作、創新創造等多種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正是我校數學教學改革的目標,數學教師們長期以來一直把數學建模的思想方法融入教學中,本次競賽佳績也是我校數學教學改革的成果體現。
我校自2015年作為首批開展貫通培養辦學項目的學校,一直高度重視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和訓練,開設了數學建模、數學應用、科學思維訓練等多種選修課,鼓勵學生參加校級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乃至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短短四年來成績顯著,共獲得美賽H獎2項、S獎1項、全國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北京市一等獎8項、二等獎3項,并有一篇論文入選當年優秀論文(全國本專科院校一共僅有14篇),在北京高職院校中名列榜首,在全國高職院校中名列前茅,這些成績充分彰顯了我校先進的辦學理念和育人成果。
歡迎2020年初中畢業生加入我校,報考我校的貫通培養項目,這里將是你們追尋夢想和展現才華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