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全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增強教師的職業自豪感和使命感,引導廣大教職工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先進師德精神,我校開展了2016師德先鋒評選活動。經過各教學院部推薦和學校師德先鋒評審委員會評審,馮素芬、武勝林、劉太福、王會、張文兵、方水平、賈民政、李煥榮、候瑾、王志麗、王琦、譚春玲等12名同志榮獲“師德先鋒”稱號。
他們在工作中愛崗敬業、以愛執教、無私奉獻、開拓創新,展現了我校教師高尚的師德風尚和獨特的人格魅力,是我們身邊當之無愧的學問之師、品行之師。
馮素芬
基礎教育學院教師,數學教研室主任、數學黨支部書記。30多年來,馮老師始終秉承以知識為載體,始于教書,重在育人。在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盡心盡力,立足化育人心,行為養成。
2004年,馮素芬老師擔任數學教研室主任,她積極參加教學教改,其主編的《高職數學導學與習題詳解》、《建工測量類高等數學實訓教程》被評為北京市精品教材。主持課程《應用高等數學》被評為2010年北京市精品課程。她本人也榮獲北京市優秀教師,并多次被評為學院“三育人”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教學科研綜合A級。
在她的帶領下,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北京市高職高專大學生數學競賽中連續多年取得北京市最佳成績;數學教研室多次被評為“三育人”先進集體。在學校面臨的新課題——七年貫通改革項目中,她承擔數學課程標準制定及實施方案設計,再一次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武勝林
教授,建筑與測繪工程學院教師。2012年獲北京市高等學校測繪實踐創新能力大賽和北京市高職院校技能大賽測繪測量賽項優秀指導教師獎;2013年獲全國職業院校測繪測量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獎;2015年獲北京市高職院校技能大賽測繪測量賽項優秀指導教師獎,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高職組信息化課堂教學一等獎。
多年來,武勝林老師始終堅持教學一線,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他堅持職業素質教育,貫徹執行“工程實踐不斷線”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銳意進取,把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貫穿于實踐教學中。在他的指導下,在全國職業院校測繪技能大賽中,我校獲獎總數名列第一。他注重青年教師成長培養,不斷加強自身業務學習。2015年和青年教師組隊,獲得了全國職業院校高職組信息化課堂教學比賽一等獎;他積極組織學生在教科研活動中承擔項目任務,引領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創新能力,拓展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就業渠道;他積極探索教學改革,主動承擔教科研任務,近五年來共完成教學工作量3000多學時,主持、參與教科研項目10多項,發表科研論文7篇,其中3篇EI檢索。
劉太福
建筑與測繪工程學院實訓基地實訓教師。2011年獲得學校“三育人”先進個人;2013年獲得學校“優秀共產黨員”等光榮稱號。
劉太福老師從事教育工作30多年,對待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對待學生和藹可親,關懷備至;對待同事和善友愛,熱心幫助。身先示范,以德育人,深受師生們的愛戴。
劉太福老師在建筑與測繪工程學院實訓基地工作,負責實訓基地的管理和實訓指導。他深知實訓基地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遵循“實訓基地為教學服務”的宗旨,幾乎每天十幾個小時都在實訓基地堅守崗位。實訓基地的工作,節假日和八小時以外時間加班是常事,深夜和凌晨接收大型設備和驗貨也時有發生。但劉太福老師隨叫隨到,加班加點從無怨言,不計報酬,甘心奉獻。他說:“只要能把實訓基地管好,服務于教學,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王會
副教授,機電工程學院教師,汽車黨支部書記。從教14年來,一直勤勤懇懇、認真負責地履行一個教師的職責。教學工作中治學嚴謹,教學方法靈活,深入學習德國胡格教學模式,積極投身專業教學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注重運用多種信息化手段進行課堂教學,積極投身信息化教學比賽,2015年獲得北京市信息化大賽一等獎,全國信息化大賽二等獎。
教學之余潛心科學研究,獲得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1項,國家發明專利1項。發表論文多篇,中文核心3篇,1篇獲得優秀論文三等獎。課題成果對專業建設、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作為支部書記,王會老師積極投身支部工作,開展服務創新活動,幫助汽車專業畢業生落實就業,積極組織寶馬、沃爾沃等單位來我院進行專場招聘,為畢業生就業牽線搭橋。同時指導汽車愛好者協會進行大學生創新發明活動,2012年獲得全國高職高專“發明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發明類”一等獎,2016年獲得京津冀創新創業大賽“發明類”二等獎。
張文兵
機電工程學院模具教研室教師、教研室主任。2015年,指導學生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注塑模具”賽項競賽榮獲一等獎,被評為優秀指導教師。2013年、2014年指導學生參加國賽獲三等獎。2013-2015年指導學生參加北京市高職院校技能大賽均獲一等獎。2012年,指導學生參加首都高校第六屆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獲三等獎。主持與企業合作的《汽車配件“四爪卡子”注塑模具》項目獲中國模具工業協會2012-2014年“精模獎”二等獎。主持的《“3 2”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與實踐》項目獲2015年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作為人民教師,張文兵老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工作中服從領導、團結同志,積極參加學校和學院組織的各項活動,嚴守職業道德,遵紀守法,作風扎實,待人誠懇,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積極探索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新模式:2012年我校與北京市自動化工程學校合作,模具專業參加北京市教委“3 2”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辦學試驗。為認真做好這項工作,積累中高職銜接經驗,張文兵老師帶領教研室教師與自動化工程學校有關人員進行了多次調研、交流,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周密設計了銜接模式課程結構,實施一體化培養教學計劃,中高職銜接實現“專業能力遞進、職業素質提升”,構建了整體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進行專業建設與改造:為適應北京產業升級改造調整及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立足于首都高端制造業的發展,將專業方向調整為智能制造。通過教學改革,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獲得了學生、家長和用人單位的廣泛認可。
方水平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教師。2012年參與完成的《構建通信技術專業學生職業成長體系》獲得學校第五屆教學成果一等獎;2013年參與完成的《基于學生職業成長的通信技術專業改革與實踐》獲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2014年《時鐘和定時器的開發與調測》獲得北京市高職信息化教學設計大賽二等獎;指導學生參加2011-2015年北京市職業院校高職技能大賽獲得團體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指導學生參加2013、2014、2015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學生連續3年獲得一等獎,教師被評為優秀指導教師。
方水平老師一直工作在教學一線,承擔了大量通信技術專業的理論和實踐教學,每年都超額完成教學任務,由于承擔的教學任務始終緊貼北京市或者是全國學生職業技能大賽的內容,而這些內容是新的技術、新的知識,在教學工作中不敢怠慢對專業課的學習,虛心向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學習、請教,向企業人員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提升自己的素養,做到教書育人,教學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在專業建設方面,方水平老師積極參與通信技術專業分級制改革和通信技術專業貫通培養改革。先后完成了“通信設備安裝與調測”、“3G、4G仿真實訓室”等實訓室的建設。 近五年來,方水平老師每年都要指導通信技術專業學生參加北京市和全國技能大賽。指導學生參加2011年北京市職業院校高職《三網融合與網絡優化》技能大賽獲得團體二等獎。指導學生參加2013年全國職業院校《高職組“華為杯”LTE組網與維護》技能大賽獲得一等獎。指導學生參加2014年全國職業院校《基站建設維護與數據組網》技能大賽獲得一等獎。指導學生參加2015年全國職業院校《4G全網建設技術》技能大賽獲得一等獎。實現了我院通信技術專業學生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在同一賽項奪得“三連冠”。
賈民政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教師。2011年獲“北京市第七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高校)理工B組三等獎”;2012年獲“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2013年獲“北京市信息化教學設計大賽三等獎”;2014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云安全技術應用比賽”一等獎,優秀指導教師;2015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云計算技術與應用”二等獎,指導教師。
在課堂教學方面,賈民政老師承擔了計算機網絡、中小型局域網組建、云計算等多門課程的專業課程教學工作;在實踐教學方面,承擔了計算機網絡專業課程設計、畢業論文、實習實訓等實踐環節的教學工作。每學期的教學任務都非常繁重,但在教學過程中他兢兢業業,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堂,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每學期都超額完成了學校規定的教學任務。
教研科研工作是教師成長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教科研工作方面,賈民政老師認真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結合實際教學和自己的情況,積極申報教研、科研項目。主持并完成了北京市教委青年英才項目1項,主持完成《“計算機網絡”課程項目化教學的改革與實施》等校級教研、教改研究項目3項,參與校級教研、教改研究項目《三年制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重構》等十余項,參與了網絡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網絡運維管理技術》課程的建設工作。
科研方面先后主持完成《基于地圖的IP地理位置定位系統的設計與實現》等校級科研項目3項,作為主要參與人參與北京市科研面上項目1項,參與校級科研項目多項,指導學生完成北京市大學生創新項目2項,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獲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項。
李煥榮
文法與管理學院教師,工商管理學科專業帶頭人。李煥榮老師具備良好的奉獻精神,敬業精神,她在日常工作中用愛心、耐心、關心、細心、熱心來融合成長背景、認知、性格、目標不同的孩子們,不斷地在實踐中探索,在管理中創新,在和諧中育人。她始終認為,作為一位人民教師,首先自己應該充滿“大愛”——愛國家、愛人民、愛家人、愛同事、愛學生。只有教師充滿“大愛”,學生才有可能充滿“大愛”,社會才有可能和諧,國家建設才會不斷進步。她一直奉行“捧出一顆心,獻出全部情,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的理念,用行動感染學生、帶動學生、教育學生。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她帶領學生為遇難者默哀、自愿用手機通過10086進行捐款、替不在校的學生在班級捐款。最終,通過學校和中國扶貧基金會這兩個渠道,她與家人一起捐款累計達8700余元,同時助養了四川彝族自治州昭覺縣的一個彝族女孩兒。李煥榮老師不管是在平時的工作中,還是生活中,不管是在學生面前,還是在同事面前,她都注重自身的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動人、感染人,樹立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崇高理想和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
責任心是立教之本。李煥榮老師堅持“教書育人”。對待學生嚴愛相濟,率先垂范,言傳身教。在實踐中探索,在管理中創新,在和諧中育人。創新“點面結合的動態教學管理法”。運用案例、情景等教學,使學生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實踐和動手能力。認真鉆研探索職業教育新方法,有效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注重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加強與學生的互動。
侯瑾
文法與管理學院專業教師,教研室主任,黨支部書記。2005年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從事一線教學工作至今。侯瑾老師政治思想覺悟高,作風樸實,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始終把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貫穿在工作中,成績突出。2011年獲得北京市中青年骨干稱號;2012年獲得中國商業聯合會和中國統計學會共同主辦的第五屆全國商科院校技能大賽市場調查分析專業競賽總決賽優秀輔導教師獎;2011-2013年先后有6項論文和科研課題獲得校級二、三等獎;2013年獲得校級“三育人”光榮稱號;2010、2011、2015年獲得校級優秀黨員稱號;2015年獲得北京市市場營銷技能大賽和北京市電子商務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稱號。
侯瑾老師作為一名一線教師,一直承擔市場營銷專業和電子商務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任務,每年超額完成學院規定教學工作量,先后承擔包括《市場調查與預測》、《網絡營銷實務》等十幾專業課程的教學,5年共計完成1939課時,年平均388課時。她在教學中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學成績優異,連續幾年學院考核被評為A級優秀。2007年她作為主要參與人完成國家級精品課程《統計基礎》的申報和建設;2010年她作為教研室主任和主要任務承擔者負責組織教研室的全體老師完成了第二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市場調查與分析》精品課程的申報和建設工作。2013年、2014年她先后作為主要完成人完成了這兩門國家級精品課程轉型為國家資源課程的申報和建設工作。
侯瑾老師積極參與專業教學改革的工作,努力探索適應高職教育改革的新手段。以教學改革為出發點,主持完成了《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重構》、《市場營銷專業實訓項目的開發和標準制定》、《市場營銷特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市場營銷專業三年制課程標準制定》等多項教研教改課題。其中她參與組織并完成的教學改革研究成果《市場營銷特色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于2012年獲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第五屆教育教學成果評審一等獎。
王志麗
基礎教育學院教師,自2006年到基礎教育學院任教以來,一直奮斗在一線教學崗位,擔任英語教學工作。王志麗老師懷著對教育事業的追求和熱愛,模范履行教師職責,無私奉獻,熱愛學生,以高尚的師德嚴格要求自己,為人師表。
在教學中,她深入鉆研教材,把現實的事例與課堂相應的內容相結合,寄德育于課堂教學之中。在課堂上,總是能欣賞到她寓教于樂,師生互動的情景,使學生在學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與成功的喜悅。
在師德師風方面,她秉承“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的精神, 堅持做到不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者必先行為師范,為人師表,師德,是教師工作的精髓。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無不產生深刻的影響。對于她來說,教師既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人生理想,是一個需要以整個生命去擁抱的偉大事業。她始終認為教育的本質是“育人”, 澆花要澆根, 育人要育心。因此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信念,使學生成長為全面合格的人才。
王琦
體育部教師,運動訓練教研室主任。2010年和2011年,連續兩年在全校教學大檢查被評為A級;2010年和2012年,兩次獲得學校“十佳教師”榮譽稱號;2013年獲校級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4年論文《高職學生參與體育競賽裁判時間活動對提升體育素養的研究》在首都高等學校第十七屆體育科學學術論文報告會中獲得二等獎;2015年榮獲全國煤礦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在教學中,王琦老師秉承教書育人師德為先的理念,不斷學習新的職教理念,認真鉆研業務,把體育教學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根據體育課的特點,創新出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體育課上學技術、練體能、強素養。在教學中主動與學生交流,真誠相待,溫暖其心。幫助學生解決困難,鼓勵學生協同合作,讓班級成為團結的集體。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養成健身方法和體育行為意識。運用體育的教育功能,在練習和教學比賽中不斷完善學生人格。在我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努力做排頭兵,利用業余時間,完善體育活動與競賽管理規章制度,探索運動隊管理辦法,創新體育活動宣傳機制,充實了學校體育文化內涵。
在完成本職工作之余,王琦老師還不斷鉆研業務,2008年考取田徑國家級裁判員,參加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5年世界田徑錦標賽、2014、2015、2016年國際田聯世界田徑挑戰賽北京站比賽的裁判工作,多次參加全國煤礦職工運動會和北京市大學生運動會的裁判工作。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為學校爭得了榮譽。
譚春玲
思政部教師,2013年榮獲三育人先進個人;2015年被北京市教工委評為訪問學者優秀個人。
在思政課課堂上,譚老師時時堅持創新,她開創的思政課“微論壇”專題式演講課堂實踐教學新形式調動起廣大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也帶動起老師們創新教育教學內容與方法的熱情。譚老師時刻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要求自己,她的課堂,橫貫古今,縱談中外,她對學生,既有嚴格要求,又關愛體貼,是同學們心中的好老師。
譚老師不僅知識功底扎實,教學能力過硬,而且工作勤勉,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之余,一直堅持科研不輟,刻苦鉆研,嚴謹篤學,孜孜以求,已發表十多篇cssci期刊文章,并出版兩本專著。
她自創思政課“微論壇”,努力以有效的課堂實踐教學活動,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她常年堅持課堂前十分鐘“微論壇”,鼓勵學生將書本知識與社會時事熱點相結合,以專題論壇的形式講述自己對時事的分析,以此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真正激發學生創造活力、挖掘創新潛能,同時增強了學生關注社會、關注民生,尊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和大局意識。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她一直滿懷仁愛之心投身第一線教學科研實踐。在日常教學中,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以豐富學識和人格魅力教育和感染學生。
這12位師德先鋒,在教書育人方面的突出事跡和取得的成果,展現了教師們堅定理想信念,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崇高品格;愛崗敬業、嚴謹篤學的職業態度;為人師表、熱愛學生、立德樹人的高尚情操。學校黨委號召全校教職工以“師德先鋒”為榜樣,推崇優秀的師德品質,弘揚崇高的師德精神,為做一名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優秀教師而不懈努力。
(供稿:王琦 王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