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下午,我校禮堂內(nèi)座無虛席,掌聲與心聲交織——由文法與管理學院和校團委共同舉辦的“工匠精神榜樣人物進校園”第三期隆重舉行。來自北京郵政系統(tǒng)的全國勞動模范門桂菊、許國富受邀走進校園,以 “平凡崗位的堅守與超越” 為主題,為全校師生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 “工匠精神思政課”。校黨委書記田紅芳出席,活動由文法與管理學院黨總支書記劉建新主持。

匠心傳承:從“聘書”到“初心”的鄭重交接
活動伊始,田紅芳向門桂菊、許國富授予 “工匠精神思政導師” 聘書,標志著兩位勞模正式成為校園匠心傳承的引路人。學生代表獻上鮮花,現(xiàn)場掌聲雷動,展現(xiàn)青年學子對勞模精神的崇高敬意。


黨委書記田紅芳為門桂菊、許國富頒發(fā)“工匠精神思政導師”聘書
門桂菊:以堅守書寫初心,用文創(chuàng)“郵”記文化

“35年前,我是廣安門郵局的一名投遞員;今天,我依然是郵政文創(chuàng)的‘鋪路人’。”作為“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門桂菊以《堅守初心使命,做郵政文創(chuàng)的領(lǐng)軍人》為題,用“精勤廣想”四字訣與“五心”工作法,串起了自己從一線投遞員到郵政文創(chuàng)“傳播人”的成長軌跡。
她講述了地安門郵局的“文化基因”,110年歷史的支局里,藏著元代漕運終點的故事。700載人文集群中,她帶領(lǐng)團隊開發(fā)“二十四節(jié)氣”“郵賞大運河”等系列文創(chuàng),讓郵票從“郵資憑證”變成“可觸摸的鄉(xiāng)愁”。她分享了“大運河臨時郵局”背后的艱辛——實地考察40余處遺址、邀請集郵專家打磨設計,最終讓郵政文創(chuàng)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擺渡人”。她更提及公益路上的溫暖,為快遞小哥設立“暖心驛站”,資助困難兒童,擔任聽障學校校外輔導員……“郵政服務不僅是送信,更要傳遞時代的溫度;工匠精神不僅是精益求精,更是對職業(yè)的熱愛與對社會的責任。門桂菊的講述,讓師生們看到了“工匠精神”的文化厚度與社會溫度。
許國富: “把心交給用戶”,偉大出自平凡

“站在自己的崗位,時時刻刻為用戶著想。”——這是許國富40年投遞生涯的“初心密碼”。作為“全國勞動模范”“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許國富以“送上門的小郵局”自勉,用“三心(細心、耐心、熱心)、六訣(看、聽、問、記、查、跟)、九法(分類、預投、預約等服務技巧)”投遞服務法,生動地詮釋了“把簡單的事做到極致”的工匠之道。
從1985年入行時“冬送熱信、夏遞涼報”的青澀,到總結(jié)出一套被用戶廣泛贊譽的服務體系;從三次獲評北京市愛國立功標兵,到國慶五十周年受江澤民總書記接見,許國富用“一封信、一份報”串起了40年的堅守。他的故事里沒有豪言壯語,卻讓師生們讀懂了“工匠精神”是“把每一次投遞都當作第一次”的專注,是“用戶需求在哪里,服務就延伸到哪里”的擔當。
從“提問”到“共鳴”:匠心種子在交流中發(fā)芽

宣講會的余溫未散,下午3時,兩位勞模又走進匠心樓十層第一會議室,同文法與管理學院的師生們圍坐一堂,開展“工匠精神榜樣人物進校園,點亮學子匠心夢”主題交流。現(xiàn)場氛圍熱烈而親切,同學們帶著職業(yè)困惑與成長期待,與兩位勞模展開了一場“零距離”的對話。
在交流中,同學們就基層崗位價值、兩位勞模的職業(yè)生涯過程、學業(yè)上的創(chuàng)新意識等進行了提問。

“請問您是如何堅持自己事業(yè)的?”許國富回答:“堅持就是一件事情重復做,把‘重復’當‘熱愛’,平凡也能發(fā)光。”“年輕人要懂得沉淀,敢于吃苦。”“我剛工作時做過臨時工,但后來發(fā)現(xiàn),把一件事做透,比‘什么都試試’更有力量。”

“了解到您在郵政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設計上是專家,請問如何在傳統(tǒng)行業(yè)里做出創(chuàng)新?”旅游管理2331班仵麗艷同學對門桂菊提問。“文化是根,‘廣想’是翼,創(chuàng)新藏在‘細節(jié)’里”,門桂菊翻開手機里的文創(chuàng)照片——二十四節(jié)氣郵折上的香椿、冬至餃子圖案,大運河臨時郵局的紀念戳,協(xié)和醫(yī)院主題郵票……“創(chuàng)新不是憑空造,是‘精勤廣想’的結(jié)果。”

兩個小時的交流會里,同學們的問題從“如何應對職場挫折”到“怎樣把專業(yè)知識轉(zhuǎn)化為實踐能力”,兩位勞模的回答始終圍繞“熱愛”“堅持”“服務”展開。座談會結(jié)束后,學生們紛紛分享感悟。工商管理2231班胡智鵬表示,“門老師用郵票講文化,許老師用投遞暖人心,他們讓我明白了平凡崗位也能成為人生的舞臺。”法律文秘2331班劉嘉琦說到:“作為未來的職場人,兩位勞模的‘工作法’給了我啟發(fā)——把專業(yè)學精、把細節(jié)做透,就是對工匠精神最好的踐行。”
文法與管理學院林忠華副書記總結(jié)時指出,今天的宣講和座談會不是終點而是踐行工匠精神的又一個新起點,希望同學們以勞模為鏡,在學習中厚植“精勤”品格,在實踐中錘煉‘匠心’本領(lǐng),讓青春與時代同頻、與匠心共振。

“工匠精神榜樣人物進校園”系列活動是學校深化思政教育與職業(yè)教育融合的重要載體。未來,更多行業(yè)“大工匠”將走進校園,用真實故事點亮青年的“職業(yè)燈塔”,讓工匠精神在北工院師生心中生根、開花、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