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試驗項目順利實施,構建新的人才培養“立交橋”,我校對七年一貫制學生采取了“雙導師”制培養模式,即采取“班主任 輔導員”管理服務模式。此種學生管理服務新模式效果如何,帶著疑問,我校記者團小記者對部分班主任、輔導員進行了采訪。
學校為貫通制18個班級,每個班級都配備了一名班主任。這些班主任有的是從教多年的老教師,有的是業務骨干,還有學校歷年的十佳優秀教師。班主任主要負責各自班級的班集體建設和學生的學風建設。班主任為班級制規劃定規矩,組建班干部團隊,召開班會,組織活動,把班級當作一個家,把同學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來帶領。班會上,班主任會把同學們一周以來的表現進行總結,做得好的,鼓勵同學們堅持;有問題的,幫助同學們找原因想辦法。班主任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學風建設,同學們的學習基礎不一樣,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也各不相同,這些都需要班主任及時和任課老師聯系,和家長溝通,和學生談心。班主任就是這樣用細致的工作、用溫暖的話語、用愛心耐心陪伴學生不斷成長。
為更好地服務學生,每個班級還配備一名輔導員。他們有的是學院領導,有的是專職輔導員,都具有豐富的學生管理經驗。他們以學生日常生活管理為重心,認真做好常規管理工作。學生早操時,能見到他們的身影;學生就寢時,能感受到他們關切的督促。學生病了,他們送醫送藥;心情不好了,就和學生促膝深談;成績下降了,他們就幫助輔導。只要是學生需求的,他們總是想在前面;只要是學生需要的,他們總是親力親為。為了學生健康成長,他們不辭辛苦,盡心盡職,面對面地為學生服務,心貼心與學生交流。他們用自身行動演繹著學生管理者、監控者、服務者和引導者這一角色。
班主任楊洪玉老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針對七年一貫制學生,我們要最大限度地容忍他們‘犯錯’,不與他們正面沖突,即使他們出現問題,我們也要靜下心來對其進行引導、教育,讓他們從心里接受我們,喜歡我們。”基礎教育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張世欣老師,既是班主任,也是輔導員,他在接受采訪時談到:“我們不僅將學習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還要全面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其他興趣愛好,以提高其綜合素質。在學生的管理上,我們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管理措施,不僅采取了相對隔離式的管理方式,還對違紀同學進行嚴肅處理。通過種種努力,我們希望形成師生面對面,從課堂到宿舍一整套管理模式,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通過采訪我們發現,七年一貫制全體班主任和輔導員老師正在通過他們自身的努力與付出,呵護學生茁壯成長。我們相信,在他們耐心、細心的管理和帶領下,同學們一定能夠創造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同時,我們也希望同學們多多努力,不要辜負老師們的辛勤付出,更不要辜負家長的殷切期望,爭取早日成才,報效祖國。
(采編:常一 李晨 張儒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