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工會“合格教職工之家”驗收工作會會議現場
11月28日上午,北京市教育工會“合格教職工之家”驗收專家組對我校職工之家進行現場驗收。北京市教育工會副主席朱京萍,北京理工大學工會常務副主席劉明奇,首都師范大學常務副主席于麗萍,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工會常務副主席李薔,北京印刷學院工會常務副主席劉俊敏,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工會常務副主席王紅梅6位驗收專家;學校黨委書記王偉、黨委副書記任保奎、副校長周燕、副校長劉蘭明、副校長兼工會主席王希忠、校長助理謝光輝出席了驗收工作會。參加驗收會的還有校工會教代會常設主席團成員、校工會委員會委員,分會主席及相關部門、院系負責人、教師代表等。
驗收專家組與我校領導合影
北京教育工會副主席朱京萍為我校進行頒牌
黨委書記王偉講話
北京教育工會副主席朱京萍代表驗收組向學校反饋驗收意見
副校長、工會主席王希忠致歡迎辭
驗收專家組成員、北京理工大學工會常務副主席劉明奇主持了驗收工作。
北京理工大學工會常務副主席劉明奇主持會議
驗收匯報會議上,副校長、工會主席王希忠代表學校對驗收工作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他簡單介紹了與會領導和其他參會人員。會上,驗收專家組觀看了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職工之家建設工作視頻。
工會常務副主席王艷紅匯報建家情況
校工會常務副主席王艷紅以“著力加強工會建設 構建全面服務觀念”為題,按照北京高等學校工會建設教職工之家工作考核標準,從黨政重視支持工會工作、積極推動民主政治建設、依法維護教職工權益、加強教職工隊伍建設、規范工會組織自身建設、特色與創新等6個方面,全面匯報了我校工會開展創建“合格教職工之家”的各項工作。
首都師范大學常務副主席于麗萍就建家情況進行提問
隨后,驗收專家組就我校二級教代會的建設情況進行了提問。
教職工代表張亞英教授發言
中層干部代表基礎學院黨總支書記沈杰發言
教職工代表張亞英教授、中層干部代表基礎學院黨總支書記沈杰分別從工會豐富教職工文化生活、加強教職工隊伍建設以及維護教職工利益尤其是幫扶特殊困難職工等方面進行了評價。
黨委書記王偉對我校建家工作進行了三點補充和評價,一是我校工會教代會工作作為學校治理體系中重要的一部分,發揮著民主建設,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作用;二是工會通過開展師德師風學習實踐系列活動,促進了我校教師隊伍素質和能力的不斷提升;三是工會作為開展文體活動的重要主體,發揮協會的組織和帶動作用,大大了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凝聚了廣大教職工。
接著驗收專家組到學校教職工之家進行實地考察并查閱了建家資料。
驗收專家組到學校教職工之家進行實地考察(一)
驗收專家組到學校教職工之家進行實地考察(二)
在驗收工作反饋會議上,北京教育工會副主席朱京萍代表驗收組向學校反饋了驗收意見。專家組對我校工會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我校工會在學校黨委的正確領導和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在教職工之家建設、民主管理與監督、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推進教職工隊伍建設及工會組織自身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充分發揮了工會和教代會的作用,較好地營造了和諧向上的工作氛圍,有效地激發了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了學校各項工作向前發展。驗收專家組一致同意我校通過北京市教育工會“教職工合格之家”驗收,并進行了頒牌。
驗收專家組到學校教職工之家進行實地考察(三)
同時,朱京萍副主席對我校工會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中國工會十七大精神為指引,進一步加強黨政對工會的領導和支持,使工會工作職工之家建設更上一個新高度;二是要在竭誠服務職工素質能力方面繼續努力,組織好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師德先鋒(榜樣)推選等工作,充分展現我校教職工的風采;三是不斷豐富教職工文化生活的載體,在完善職工小家建設、組織協會活動等方面做出新的嘗試,賦予新的內容,使工會工作更有溫度。
在聽取了專家組的反饋意見后,校黨委書記王偉代表學校黨委、行政和全校教職工對出席我校“教職工合格之家”驗收工作會的各位領導、專家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謝。他表示,專家組的反饋意見和建議對我校下一步職工之家建設工作具有重要指導作用,今后要繼續努力,穩扎穩打,盡快建成北京市先進教職工之家。
王偉書記指出,今后學校黨委將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委對工會工作的領導,完善黨建帶工建的制度機制,把建家工作有機融入學校黨政工作的大局;對工會建家工作繼續給予充足的人財物保障;并在現有2個市級先進小家,6個合格小家基礎上,繼續做好二級小家建設工作;按照學校《二級教職工代大會實施辦法》進一步規范和完善二級教代會工作,使二級教代會切實行使好職權,發揮好作用。
最后,王偉書記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按照總書記提出的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群團發展道路,切實保持和增強工會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大局中思考,在大局中行動,在中國工會“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不斷對工會工作進行改革創新,把工會組織建設得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堅強有力,使工會組織真正成為教職工信得過、靠得住、離不開的知心人、貼心人、“娘家人”。
(供稿:程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