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推動國際中文教育與職業教育“走出去”融合發展,構建“中文+職業技能”教育高質量發展新體系,5月17日至18日,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中文+職業技能”教育實踐與研究基地舉辦了“中文+職業技能”管理人員線上培訓,來自全國各地87所職業院校的262名校領導、國際處室負責人和教師參加了培訓。
本次培訓邀請了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馬箭飛、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曾天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余有根、國復咨詢執行董事、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高級專家劉毅博士、有色金屬工業人才中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宋凱、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國際漢語教學研究基地副主任姜麗萍、原中國-贊比亞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梁赤民等專家擔任講師,旨在培養一批能夠準確把握國家職業教育與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相關政策導向,推動國際中文教育與職業教育“走出去”融合發展的管理人員隊伍。專家們以習近平總書記有關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解讀了國家最新出臺的有關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文件,重點圍繞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新路徑、新舉措和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及推動國際中文教育與職業教育融合發展,構建“中文+職業技能”教育高質量發展新體系的探索和實踐等主題,呈現了一場場精彩紛呈的講座。

“中文+職業技能”管理人員培訓開班典禮

高喜軍書記發表講話

黨委副書記、安江英院長致辭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安江英在開班儀式上致辭。安院長介紹到,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中文+職業技能”教育實踐與研究基地是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與我校合作共建,于2021年9月3日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國際教育服務貿易論壇上正式啟動。基地作為語合中心的創新項目,主要職能是打造“中文+職業技能”北方校企協作機制、開展“中文+職業技能”各類相關培訓、開發“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開展“中文+職業技能”理論研究、區域國別研究,探索職業院校海外試點“1+X”證書制度等。此次培訓是基地重點建設任務之一,希望此次培訓能夠促進各院校和行業企業間的交流合作,共同推進國際中文教育和職業教育融合發展。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高喜軍在培訓結束前作了講話。兩天培訓中,各位專家高屋建瓴,為我們呈現了精彩的講座。高喜軍書記代表學校向各位專家、參訓的兄弟院校領導老師以及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基地建設的教育部語合中心各位領導和基地委員會各成員單位表達了感謝。北工院將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格局,“政、校、行、企”四方聯動,共同推動基地建設和發展,力爭將基地打造成全國“中文+職業技能”標準化、特色化推廣的標桿與典范。
在專家講座環節,教育部語合中心馬箭飛主任在線上與參訓各院校領導老師分享了題為“新時代‘中文+職業技能’教育”的主旨報告。馬箭飛主任首先向精心組織本次培訓的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向支持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發展的朋友們表示感謝。在主旨報告中,馬箭飛主任從“中文+職業技能”教育的意義、“中文+職業技能”教育的八大探索實踐以及“中文+職業技能”教育發展前景三大部分展開講解,他指出,“中文+職業技能”教育意義重大,前景廣闊,大有可為,語合中心愿意與大家加強合作,秉承中文教育和職業教育融合發展、經世致用的理念,為“中文+職業技能”項目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持。

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馬箭飛作主題報告
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曾天山作了題為“《新職業教育法》護航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題發言。曾天山副主任從《新職業教育法》的意義,十大關鍵詞、修訂對比和十大亮點等進行重點介紹。他提及,“新法”時隔26年首次大修,系統構建了新時代職業教育法律制度體系,希望各位職教工作者學法、懂法、知法、用法,以法治推動職業教育發展。

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曾天山作主題報告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余有根作了“高職院校教育國際合作現狀與發展”的報告。余有根副秘書長以一段精彩的視頻開始,圍繞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政策紅利、職業教育改革成果、高職院校對外合作現狀與挑戰、職業教育對外開發建設內容以及職業教育對外開放實施路徑進行探討。他表示,希望各職業院校做好師資儲備,促進中外院校專業及課程對接,以需求為導向,柔性輸出中國職教理念。

中國j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余有根作主題報告
國復咨詢執行董事劉毅博士作了題為“中國國際工程發展趨勢與職業教育的啟發”的主題報告。劉毅博士從中國國際承包的內涵定義出發,闡述了中國國際工程承包行業的發展歷程并結合當前國際形勢和行業發展趨勢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發展思路和建議。他提到,職業教育迎來大好發展時機,各職業院校應從被動輔助式的角色轉變成主動新型校企合作關系主體,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推進校企深度合作發展。

國復咨詢執行董事劉毅博士作主題報告
有色金屬工業人才中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全國有色金屬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宋凱發言主題為“校企聯合推動‘中文+職業技能’的幾點思考”。宋凱副書記從推動“中文+職業技能”的重大意義、“雙輪驅動”推動“中文+職業技能”、加快“中文+職業技能”的基礎建設、有色金屬行業與“中文+職業技能”推廣事業四方面進行分析,他指出,教育影響力可以超越時空,跨越國界,期待未來繼續與職業院校開展務實合作,培養“中文+職業技能”人才。

有色金屬工業人才中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全國有色金屬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宋凱作主題報告
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姜麗萍教授進行了“探索‘中文+職業技能’教育教學發展的新思路”的報告。姜麗萍教授回顧了“中文+”的發展歷程,介紹了“中文+職業技能”教育教學的探索和發展,闡述了“中文+職業技能”教育教學發展的新思路,并提供了“中文+職業技能”教育教學發展的進一步思考。

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姜麗萍教授作主題報告
原中國-贊比亞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梁赤民進行了題為“‘中文+職業技能’國際化發展探索與實踐”的主旨發言。梁赤民院長主要從校企共建“中文+職業技能”國際化發展模式、“中文+職業技能”師資隊伍建設與管理、“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開發與建設以及“中文+職業技能”工作內容與做法等進行論述。中贊職院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中促進了“走出去”企業海外發展和中贊兩國交流合作,希望中贊職院實踐經驗能夠對各位職教界同仁提供借鑒。

原中國-贊比亞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梁赤民作主題報告
世界各國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職業教育發展不均衡,難以支撐產業一線對技能人才的需求,加之,當地雇員存在中文能力有限,與中國企業文化融合困難,這些都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融入當地發展的重要制約性因素。在這種形勢下,推動國際中文教育與職業教育“走出去”協同發展,構建面向新時代的國際中文教育與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新體系,成為“十四五”時期我國教育領域改革創新發展的重要任務和當前乃至未來一段時期最炙手可熱的詞句。貫徹落實相關文件精神及政策要求,推動國際中文教育與職業教育“走出去”融合發展,成為我們組織了本次“中文+職業技能”管理人員培訓的初衷。
此次培訓得到了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有色金屬工業人才中心、“中文+職業技能”教育實踐與研究基地委員會各委員單位以及各兄弟職業院校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協助,取得了圓滿成功。參訓人員普遍認為7位專家的報告信息量大、思考深入、見解獨到、思想前瞻,對大家深刻把握職業教育脈搏跳動,明確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方向,了解“中文+職業技能”各項業務具有重大價值。培訓有力推動了國際中文教育與職業教育“走出去”融合發展的管理人員隊伍建設,為提升職業教育國際影響力做好了人力資源準備,為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做出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