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首屆有色金屬行業國際產能合作境外人才培養論壇在廣州舉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副書記范順科,孔子學院總部副總干事郁云峰,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綜合改革處副處長李慧萍,中國有色礦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中國有色金屬國際產能合作產業聯盟輪值主席嚴弟勇,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湯才等領導出席會議。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有色金屬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執行主席丁學全主持會議。來自有色礦業集團、中國黃金集團等20余家有色聯盟企業、近40所高校、職業院校(包含8所教育部首批走出去試點院校)參加了本次論壇。
范順科表示,有色金屬行業“走出去”成績顯著,前景光明,但仍面臨諸多挑戰。隨著“走出去”廣度和深度的延伸,加快境外人才的培養、吸引和使用,推動企業經營本土化將成為企業在境外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做好三項工作。一要深入調研,摸清境外人才需求。二要校企協同,創新境外人才培養方式。三要統籌協調,建立境外人才培養平臺。他強調,有色協會將加強與教育部、商務部、外交部等相關部門的聯絡溝通,收集、用好、用活國家相關政策,爭取相關政策和支持渠道,盤活現有資源,協調境外企業和有關院校,共同搭建境外人才培養交流合作平臺。
郁云峰介紹了孔子學院的基本情況,并表示愿意與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合作,一是探索有色金屬企業在海外舉辦的學校中設立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培養“漢語 技能”的人才;二是鼓勵有色金屬企業支持孔子學院的建設,有條件和意愿可以加入所在國孔子學院的理事會;孔子學院也愿意為企業在人才培養、培訓以及招聘等方面提供支持。
李慧萍表示,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為龍頭開展的職業教育“走出去”試點,正是職業教育緊密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對接“一帶一路”建設需要,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積極探索與中國企業和產品“走出去”相適應的海外辦學模式的“典范”,未來職業教育“走出去”將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強政府間合作對話。二是大力弘揚大國工匠精神。三是傳播中國職教好聲音。
嚴弟勇在講話中說,職業教育“走出去”試點項目既是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有關指示精神,又是踐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呼應“走出去”發展大趨勢,幫助“走出去”企業解決發展難題的實際舉措,開創了中國職業教育“走出去”的先河,推進了中國文化傳播,增強了國家軟實力。
接著,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人事部(黨委組織部)副主任龔亞妮,五礦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經理張克,華剛礦業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副部長趙毅,山東魏橋創業集團人力資源部處長侯峰,杭州錦江集團有色產業集團人力資源部經理俞偉等作為企業代表就各自企業的發展理念、海外項目情況、國際人才培養經驗、困難及挑戰等方面進行經驗分享。
在院校經驗交流環節,大會組織方安排8所首批教育部走出去試點院校中的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典型進行交流主旨發言。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劉建國就《工業漢語》助力職教“中國方案”服務走出去跨境企業做了經驗分享,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趙鵬飛就校企協同海外辦學“魯班學院”融入非洲做了專題匯報。我校國際交流合作處處長唐正清代表學校從“請進來”的角度切入,以《校行企協同,共育“一帶一路”國家技能型人才》為專題跟來自政校企行的專家們分享了我校自2017年以來開展海外人才來華短期培訓的經驗并對今后的境外人才培養提出了建議。有色金屬工業人才中心副總經理宋凱分享了在境外人才培養、建立與“走出去”企業相配套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產能合作方面的探索和實踐經驗。
最后,與會代表圍繞境外本土人才培養、如何推動解決職業教育試點中的問題,如何加強合作,爭取相關部委政策支持和資金渠道等方面進行高層次、多角度的充分交流和研討。
當前,有色金屬企業已在多個“一帶一路”國家和非洲國家開展了全方位的國際產能合作,取得顯著成效,但仍存在亟需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境外本土人才不足,已成為制約境外企業發展的核心問題。本次論壇的召開,群策群力,為境外人才培養提供了許多思路和建議,希望政校企行的多方合作能為境外企業發展切實助力,共創明天。
(撰稿:李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