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 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學院 全國最具影響力 最具實力的高職院校之一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校新聞

學校新聞

歷史性突破!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智能設備技術教師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国产做A爱片久久毛片A片小说 ,日本妇人成熟a片一区_BD韩语完整版观看

日前,教育部發布關于第三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示范活動入圍名單,全國共有199所高校入選,我校由張春芝教授為負責人的智能設備技術教師團隊成功入選,實現我校在教師隊伍建設上新的歷史性突破。

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的重要指示和給“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以教師團隊建設引導廣大教師持續向黃大年同志學習,推進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教育部啟動第三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活動,持續推進團隊創建工作。學校黨委高度重視,根據《教育部關于開展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活動的通知》,積極組織團隊申報相關工作。經過院部申報、學校人才項目推薦工作組評審,推薦機電工程學院智能設備技術教師團隊參加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評選。經北京市教育行政部門遴選推薦、教育部專家評審等多個環節,最終成功入選第三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此次團隊入選是我校近年來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組織引導教職員工將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國家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的重要體現。學校將以此次入選第三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為契機,緊密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北京城市功能新定位和“智改數轉”產業升級新需求,全力打造新時代首善之區現代工匠搖籃。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智能設備技術教師團隊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智能設備技術團隊多年來始終不忘初心,堅守夢想,秉承職教興國、人才強國的理念,扎根于職業教育最前沿,傳承技術技能,圍繞智能設備技術應用領域,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和技術服務,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推進教學教育與科學研究協調發展。團隊共有成員42名,專業結構、年齡結構合理,擁有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2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名,全國優秀教師1名,北京市高創計劃領軍人才1名,北京市教學名師6名、青拔人才2名,“北京大工匠”1名。


不忘初心,至誠報國

團隊教師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堅持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首位度,實施思想鑄魂、課堂育德、典型樹德、管理立德“四位一體”的師德建設工程,爭做“四有”好老師。積極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增強綜合素質。以團隊負責人張春芝教授為代表的黨員教師,愛崗敬業、嚴于律己、敦品勵學、潛心育人,堅持將課程思政要素貫穿全過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工匠精神培養,是學生錘煉品格、奉獻祖國的引路人,被評為中組部“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高創計劃領軍人才,獲北京市人民教師獎提名獎。團隊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和科研經驗,入選首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模式入選國家級創新團隊建設典型案例,并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驗收。團隊成員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北京市先進工作者、首都勞動獎章等榮譽近10人次。


培根鑄魂、立德樹人

教師團隊在理念創新、內容創新、機制創新上下功夫,探索校企協同育人中的德育工作方法,將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滲透,全面開展課程思政,團隊“三全育人”成果顯著,入選教育部關工委“十佳創新案例”,獲教育部 “工匠精神與職業院校德育工作” 征文一等獎,2門課程入選北京市職業院校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和標桿課。

團隊教師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貫徹“學業導師制”,重視實踐育人,構建了“多元協同,多維賦能”的地方特色高校工程實踐及三創教育體系,主持教育部、北京市教學改革課題10余項,開展課證融通評價模式改革,主持6個“1+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研制,入選國家“十四五”規劃教材4本、北京市專業教學資源庫1個,獲全國職業院校教學能力大賽一等獎3項,北京市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潛心育人、質量優異,專業畢業生成為支撐產業“智改數轉”、智慧城市運行的骨干力量,工業機器人專業李衣非入選北京市“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先進典型,兩名畢業生榮獲“北京市大工匠”稱號。近5年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5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9項,北京市技能大賽一等獎21項,團中央大學生ROBOTAC機器人大賽一等獎5項,全國“互聯網+”“挑戰杯”等創新創業大賽項、北京賽區獲獎28項。近三年團隊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北京市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機械行業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機電專業入選“智能機器人專業群國際影響力50強”,在金平果排名中連續3年名列全國第一,在GDI高職專科評估榜穩居全國第一。

銳意進取,開拓創新

圍繞國家制造強國戰略,建成北京市計算智能與智能系統重點實驗室、北京市電氣安全技術研究所、數字化設計與制造等5個技術服務中心,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1項、科技部重點課題2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3項、北京市面上項目13項,發表SCI、EI、核心論文78篇,專利101項,成果轉化直接產生經濟價值800余萬元。近五年,為航天集團等開展ICT機器人系統研發等技術服務43項,成功破解了國家登月工程“月球車”關鍵零部件成品率低的問題,為“建國70年”和冬奧會提供電氣安全技術保障,累計到賬額1632.6063萬,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項,充分展示了團隊較強的創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立足首都,服務社會

團隊服務首都智慧城市建設、產業數字化轉型和國家“雙碳”戰略,為施耐德、西門子西伯樂斯、中麗制機等企業開展新技術培訓,累計9000余人天。服務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開展“強軍育才”培訓7000余人天;與海軍航空大學合作開展海軍士官人才培養,近200名學生赴部隊為國防事業建功立業。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選派2名骨干教師赴贊比亞分院開展人才培養,建設6門國際化課程,承擔贊比亞、緬甸、蒙古等國家先進制造技術培訓,牽頭開發的《自動化與信息技術專業標準》獲批贊比亞國家標準。

團結協作,凝心聚力

團隊共有成員42名,其中教授14人,高級職稱占84.2%,博士學位教師占94.6%,45歲以下教師占比超過50%,專業結構、年齡結構合理,擁有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2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名,全國優秀教師1名,北京市高創計劃領軍人才1名,北京市教學名師6名、青拔人才2名,“北京大工匠”1名。在團隊帶頭人的引領下,積極開展國家和北京市重大職業教育改革項目,先后開展了國家“雙高”、北京“特高”建設任務,牽頭國家自動化類專業目錄修訂、智能制造13個專業教學標準研制、自動化類專業實訓教學條件標準建設。

依托機械行業協會、北京市機電理事會和北京人工智能學會等實施“五大提升工程”,形成一支具有一流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良好的合作氛圍、旺盛的戰斗力、強烈的團隊意識的高水平、結構化國家級優秀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