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 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學院 全國最具影響力 最具實力的高職院校之一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菜單

寨卡病毒和寨卡病毒病

国产做A爱片久久毛片A片小说 ,日本妇人成熟a片一区_BD韩语完整版观看

寨卡病毒歷史
?1947年首先從烏干達Zika森林的猴血清中分離到寨卡病毒
?1948年在同一地區的非洲伊蚊中分離到寨卡病毒
?1952年在烏干達和坦桑尼亞發現人感染寨卡病毒
?1954年從西非“黃疸”暴發中的病人分離到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生物學特性
?Zika病毒為有包膜單股正鏈RNA病毒,分類屬于黃病毒科黃病毒屬,可分為亞洲和非洲2個基因型。
?黃病毒屬包含53個種,其中27經種蚊傳播,12種經蜱傳播,14種病毒傳播媒介尚不清楚。根據血清學抗原特點,黃病毒可分為血清群和亞群。


病毒在環境中的穩定性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詳,但黃病毒屬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熱。60℃30分鐘可滅活,70%乙醇、1%次氯酸鈉、脂溶劑、過氧乙酸等消毒劑及紫外線照射均可滅活。


致病性和感染劑量
?致病性。致病機理知之甚少,約1/5的感染者出現臨床癥狀,臨床表現一般較輕,癥狀持續數天到1周,癥狀嚴重需要住院者少見,病死率極低。但是,有病例Zika病毒感染后出現Guillain-Barre 綜合征,胎兒感染可能引起小頭畸形。
?感染劑量。病毒感染引起人類疾病的劑量尚不清楚,與傳播途徑有關。黃病毒經蚊叮咬傳播感染的劑量一般為103-105pfu。血漿中游離病毒感染性很快消失(<10min)。
?人群普遍易感,隱性感染患者所占感染者的比例約為80%。


診  斷
?診斷需根據患者的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判斷。
?實驗室診斷方法包括分離病毒、檢測病毒的核酸或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和中和抗體。
?發病后第一周,可通過RT-PCR的方法檢測血清病毒核酸進行確診。病毒特異性IgM和中和抗體出現較晚,發病后1周的末期可檢出,但黃病毒間交叉反應常見,難以區別。PRNT可檢測病毒特異性中和抗體,可以區別黃病毒首次感染產生的抗體。


傳染源和傳播媒介
?傳染源:
–患者、隱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是該病可能的傳染源
?傳播媒介:
–埃及伊蚊為寨卡病毒主要傳播媒介,白紋伊蚊、非洲伊蚊、黃頭伊蚊等多種伊蚊屬蚊蟲也可能傳播該病毒


伊蚊媒介
1.最主要媒介:埃及伊蚊(Ae. aegypti );白紋伊蚊(Aedes albopictus)在中國分布廣泛。(登革病毒蚊吸帶毒血后8~12天產生傳染性,維持終生,并經卵傳播)。
2.蚊子飛多遠?大部分母埃及伊蚊一生在初長成的房屋或周圍生活,平均飛行距離約400米。病毒跨區傳播主因是人。
3.什么時候叮咬人:主要白天叮人,白天戶外蚊叮咬頻繁,登革熱感染率高;室內整天均可叮咬,蚊壽命長,家庭聚集性感染。


伊蚊媒介-病毒相互作用
1.登革熱:2007年,新加坡登革熱暴發,病毒流行株基因亞型改變,DENV2 cosmopolitan genotype占主導。新的DENV-2亞型流行,更適宜白紋伊蚊(Ae. Albopictus)媒介,外潛伏期縮短至3天。
2.基孔肯雅熱:證據最充足的案例,CHIKV膜蛋白突變(A266V) 致病毒適應白紋伊蚊(Ae. Albopictus),外潛伏期縮短,傳播能力增加。
3.Zika病毒基因組曾發生自然重組,包膜蛋白 N154糖基化位點丟失,可能是適應伊蚊宿主的反應。


人群易感性
?包括孕婦在內的各類人群對寨卡病毒普遍易感
?曾感染過寨卡病毒的患者可能對未來感染具有免疫力


潛伏期和傳染期
?潛伏期:尚不清楚,可能為3-12天。
?傳染期:尚不明確,現有研究表明患者發病早期產生病毒血癥,并具有傳染性,約為5-7天。


既往寨卡病毒病疫情
?2006年以前,散發病例14例
?2007年,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暴發(185例)
?之后數年,泰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和新喀里多尼亞旅行者中有散發病例報告 
?2013年~2014年,太平洋島國法屬波利尼西亞發生暴發,報告病例約10,000例
?2014年2月,智利的復活節島發現1例本地感染病例


最新疫情概況
?發生本地流行的國家(地區):30個
–美洲的24個國家(地區):巴西、哥倫比亞、墨西哥、薩爾瓦多、洪都拉斯、危地馬拉、法屬圣馬丁、巴拉圭、巴巴多斯、玻利維亞、馬提尼克、法屬圭亞那、海地、蘇里南、厄瓜多爾、圭亞那、巴拿馬、波多黎各、尼加拉瓜、委內瑞拉、庫拉索島、多米尼加、瓜德羅普、美屬維京群島
–非洲1個國家(地區):佛得角
–大洋洲5個國家(地區):薩摩亞、所羅門群島、新咯里多尼亞、斐濟、瓦努阿圖
?出現輸入病例的國家(地區):16個
–美洲2個:美國、加拿大
–歐洲11個:丹麥、芬蘭、德國、意大利、葡萄牙、荷蘭、西班牙、瑞典、英國、瑞士、奧地利
–亞洲2個:中國臺灣、以色列
–大洋洲1個:澳大利亞


我國面臨的防控形勢
?疫情處在全球性的增加和擴散時期
?與Zika高發地區的人物交流非常頻繁
?氣候變暖趨勢未減緩
?蚊媒不僅存在,而且有所擴散


我國面臨的風險
?我國存在病例輸入的風險
?存在病例輸入后發生本地傳播的風險
?冬春季節在我國擴散的風險極低
?夏秋季節不排除在我國局部地區發生本地傳播擴散可能


WHO對疫情形勢的分析
?近期美洲疫情快速傳播的主要原因
–缺乏群體免疫
–除加拿大和智利以外,傳播寨卡病毒的伊蚊在美洲廣泛分布
?PAHO 認為寨卡病毒可能傳播到美洲所有存在伊蚊的國家和地區。
?WHO官員28日:預計美洲地區將可能有300萬-400萬人感染。


WHO與成員國正在采取的措施
?確定并優先研究領域
?增強對寨卡病毒和潛在并發癥的監測
?加強通報,各成員國履行《國際衛生條例》承諾
?提供關于臨床管理、診斷和病媒控制的培訓
?加強實驗室檢測能力
?落實蚊媒控制戰略
?制定關于臨床治療和隨訪寨卡病毒攜帶者的技術指南


我國開展的應對工作
?密切跟蹤疫情進展,及時開展風險評估
?加強實驗室技術準備,向省級
    疾控中心和檢驗檢疫機構實驗
    室下發試劑
?編制防控技術指南
?開展技術培訓(省和重點地區
    CDC、檢驗檢疫部門、重大專項網絡實驗室)
?加強與WHO、美國CDC的溝通
?多途徑風險溝通,編發防控科普知識


WHO建議
(1)加強監測
(2)加強實驗室檢測能力
(3)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控制蚊媒,降低蚊媒密度
(4)加強臨床培訓,建立和維持進行發現、診斷和治療病例的能力
(5)確定對寨卡病毒病及其可能并發癥開展研究的重點領域并提供支持
(6)2月1日,將本次寨 卡病毒病疫情確定為國際關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號召加強監測、診斷、蚊媒控制,但不會出旅行限制建議


PAHO建議
?最有效的方法是清除伊蚊滋生地和加強個人防護
?孕婦尤需防蚊叮咬;如有疑似暴露,需告知保健醫生并密切監測胎兒發育狀況
?PAHO 將與成員國加強媒介控制、風險溝通,建立或加強寨卡病毒感染及其并發癥(如小頭畸形、格利-巴利綜合征和其他自身免疫和神經系統障礙)的監測體系


我國下一步工作建議
?密切跟蹤疫情進展,動態開展風險評估
?印發防控和診療指南,開展技術培訓
?加強重點人群健康提示
–特別是孕婦及計劃懷孕的女性盡量避免前往南美等疫區旅行
?做好夏秋季節南方重點地區監測防控工作
–適時開展主要媒介伊蚊的基線監測
–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控制蚊媒密度,做好滅蚊設備和藥品準備
?開展我國主要媒介伊蚊傳播效能的研究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