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 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學院 全國最具影響力 最具實力的高職院校之一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北工院專題 / 雙高、特高建設專欄 / 探索研究

北工院專題

劉蘭明:職業本科的六大特色 ———職業教育向未來

国产做A爱片久久毛片A片小说 ,日本妇人成熟a片一区_BD韩语完整版观看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職業本科是職業教育全力服務國家“雙循環”戰略、主動應對人口老齡化、緩解家庭養育壓力、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的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中國秘密”。

       試想:如果我們能給進入職教體系的學生更多的所期望的選擇和出路,全國的家長面對“職普分流”還會那么惶恐不安嗎?如果增加了足夠的高水平職業本科大學可供考生選擇,解決了家長們接受本科教育的要求并且擁有更美好的職業發展前景,我們期望的更高質量、更大范圍、更受歡迎的“雙減”是否就能更早實現呢?因此,無論從數量質量上看,還是從崗位需求和家庭社會的期望來說,“供不應求”是產生系列問題的主要矛盾。

      職業本科是現代職業教育的職業亮點和事業基點。辦學特色是辦學質量的靈魂,可以說沒有職業本科的特色,就沒有職業本科的質量。職業本科辦學特色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一、就業面向的基層性

      職業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是能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一定的國際視野,掌握較為系統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具備一定的技術研發、工藝設計、技術實踐能力,能夠從事科技成果、實驗成果轉化,勝任生產加工中高端產品、提供中高端服務、解決較復雜問題、進行較復雜操作,具有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具有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其就業面向是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其典型追求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其價值體現是用人單位歡迎、崗位忠誠度高、學生職業發展好。

      二、課程體系的實用性

      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邏輯起點是主要職業崗位工作內容和工作需求,其專業核心課程主要是通過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確定。即在專業面向崗位群或技術領域中,選擇具有典型性和教育價值的,對于完成產品或服務項目起重要作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亦即,其課程體系不是源于學科化的知識體系構建而來,是根據職業崗位實實在在的需要分析構建而來。同時,注意教育的前瞻性要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管理方式、新服務方式等反映在課程體系的主要教學內容中。

      職業本科專業課程體系呈現出公共基礎課程規范、理實一體課程豐富、專業核心課程過硬、專業實踐課程貫穿的實用性、操作性、開放性兼備的課程體系,真正能夠支撐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目標,為未來造就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奠定堅實的基礎。

      職業教育的亮點就是將課程內容對接職業標準、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根據職業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新的職業本科應該展現出三大特色:一是強化三大素養:產業素養、數字素養、職業素養;二是構建兩個體系。即智能貫通的結構化課程體系和軟硬高的實踐能力訓練體系。三是做實三大圖譜:專業與產業映射圖、課程譜系地圖,能力進階圖。

      三、培養模式的融合性

      職業教育是一種跨界的教育,跨越了職業與教育、跨越了企業和學校、跨越了工作和學習。正是基于職業和教育不同領域的規律,結合企業和學校不同組織的性質,根據工作和學習不同生活的邏輯,形成了職業教育獨有的跨界融合特性。產教融合成為職業教育基本的辦學模式,校企合作成為職業教育基本培養模式。這是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獨特優勢和堅實保障,是扎根中國大地辦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職業教育的現實需要和使命擔當。

      職業本科人才培養鏈對接行業產業鏈、技術創新鏈,因此,人才培養模式上注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德技并修、協同育人。

      職業本科學校根據自身特點優勢,在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領域多下功夫。通過校企合作,一方面發揮專業優勢組織教師學生進行應用技術開發與研究,參與企業經濟活動,推廣新的科技成果,使其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另一方面,還可通過產業發展推動專業現代化進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職業本科專業注重技能訓練、注重在實踐中領悟、注重在技能訓練中提升(生成)能力。因此,職業本科的培養模式,強調突出基于“崗位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基于“雙證融通”的教學內容選取、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雙主體育人、基于“理實一體化”的技能訓練、基于“校企合作”的實踐應用,彰顯高質量職業教育的優勢特色。

      四、師資隊伍的雙師性

      作為職業本科教育的專業教師,一方面要有高校教師的一般共同特征,同時還要滿足其自身特殊要求。一是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實踐能力,熟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情況;二是要熱愛職業教育,懂得按職業教育教學規律、人才培養規律特點進行教學,這就是所稱的“雙師型”教師,亦即,要求職業本科建立一支既有專家學者、又有能工巧匠,既能上講臺、又能下工廠,能教會做的“雙師結構”的教師隊伍。

      專任教師中,“雙師型”教師占比不低于 50%。來自行業企業一線的兼職教師占一定比例并有實質性專業教學任務,其所承擔的專業課教學任務授課課時一般不少于專業課總課時的 20%。高級職稱專任教師比例不低于30%,具有研究生學位專任教師比例不低于50%,具有博士研究生學位專任教師比例不低于15%。

      實踐教學課時占總課時的比例不低于 50%,實驗實訓 項目(任務)開出率達到 100%,頂崗實習時間不少于6個月。

      獨具特色的雙師素質、雙師結構的師資隊伍突出了知識與技能的高層次,較好地奠定了職教本科的人才培養基礎。畢業生能夠從事科技成果、實驗成果轉化,生產加工中高端產品、提供中高端服務,能夠解決較復雜問題和進行較復雜操作。能夠服務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解決生產一線技術或工藝實際問題,形成技術技能特色優勢。

      五、評價標準的社會性

      職業本科的基本辦學理念的重要體現是: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開放融合為途徑、以質量特色為核心、以社會評價為標準。

      評價標準的社會性就是改變學校在人才培養和評價中關門辦學、自說自話的弊端,更好地體現崗位的需求導向和職業發展需求,體現職業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標準的開放性、應用性和社會性。

      職業本科專業評價標準,既要滿足職業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的要求,更要體現滿足職業崗位工作需要和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需要。作為職業本科教育,一方面,要依據國家專業教學標準,遵循職業教育教學規律、人才培養規律實施教育教學;另一方面,要面向行業企業用人單位、研究機構、畢業學生等進行廣泛深入的專業調研,梳理專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等等,校企合作研究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體現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行業企業專家、能工巧匠全程參與人才培養和評價。職教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評價不是簡單的以教師為主導的結果性評價,而是過程的、綜合的、增值的、發展的評價,是開放的、多元的、動態的、數字化的評價。

      六、轉型升級的迭代性

     全國職業教育(院校)雖然經過快速發展,但與基礎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在配套政策、社會認可度、學校發展生態等方面,整體依然處于弱勢。職業教育每取得一點進步,從上到下都付出了開疆拓土的勇氣和擔當,都在改革和守舊間進行了艱辛地博弈和堅持。職業院校不容易,職業教育管理者更不容易!聊以自慰的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職業教育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艱難發展歷程中,形成了居安思危、堅忍不拔、銳意進取、勇于擔當的職教文化。這也是職業教育從邊緣到中心、以成績求地位,辦好高質量職教本科的 “文化自信”。

      新經濟帶來市場需求變化,新技術帶來行業升級挑戰,新職業帶來崗位供需變化,都恰逢其時地呼喚職業本科承擔起產業轉型升級技術發展需要和人民對現代化高質量職業教育迫切需要的使命。在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的現代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職業本科理應展現出迎難而上、直面挑戰、轉型升級的迭代性和內驅力。彰顯職業教育的優勢特色、不負國家、不負人民、不負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