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學校“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關于思政課教師到基層黨組織講黨課的總體要求,2016年6月24日下午,電信學院黨總支邀請思政部杜新安老師來講黨課,開展了一次以“從中共‘一大’代表們的命運看信仰的力量”為主題的黨課學習。此次黨課學習也是電信學院黨總支“迎七一”主題黨日活動的內容之一。


杜老師用樸實生動的語言,詳細解讀了參加中共第一次代表大會的13位代表的不同命運和相關的歷史事件,并從中分析了每一個人物的性格和特點,以及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在其人生中的作用。13位代表:張國燾、劉仁靜、李達、李漢俊、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陳公博、周佛海、包惠僧(陳獨秀和李大釗因故未能參加)。其最終結局可歸為五類。奮斗終生者,如毛澤東、董必武、王盡美。其二是英勇犧牲者,如何叔衡、鄧恩銘和陳潭秋。三為性格倔強,身離心儀型,包括李達和李漢俊。四是誤入歧途型,例如離黨的劉仁靜和包惠僧。其五為投敵叛黨者,包括陳公博、周佛海和張國燾。從13位黨代表的命運中,我們能看到黨的歷程何其之艱難,而黨的這種艱難、艱辛、奮斗不是一條坦途,而是一步一步的走過來,非常不容易。



通過此次黨課學習,全體黨員不僅對黨的歷史和人物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并從中體會到信仰的力量。一個人活著,需要信仰。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具有一般信仰所未曾具備的先進性和崇高性。在堅守信仰中推動事業的發展。信仰是一種崇高的精神,代表著一種責任和付出。黨的歷史是為了民族利益而奮斗的歷史,沒有這樣的信仰,就沒有凝聚力,就沒有一切。偉大的事業需要匯聚幾代人的奮斗和奉獻,擁有堅定地信仰,才能內心坦蕩地對待利弊得失,才能義無反顧的向著目標前進,才能在奉獻中實現自身融入偉大事業的價值。信仰的力量是偉大的!
時至今日,隨著社會形勢的變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國情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中國共產黨人對信仰的追求和忠誠,終始未變。現今,中國共產黨人中的大多數黨員,始終如一地繼承著黨的優良傳統,堅定不移地忠誠于黨的事業,為黨的崇高信仰,克己奉公,勤奮工作,貢獻出自己的一切。
(文字:謝麗杲 圖片:韓瑞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