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從嚴治黨向基層推進的一個重要舉措,在學習過程中,廣大黨員要深思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的目的和意義,去做一名“三個自信”的合格黨員。為了加強黨員教育,文法與管理學院黨總支邀請思政部谷山老師給全體黨員上了題為《中國發展與“三個自信”》的黨課,此次黨課由黨總支書記楊嶺主持。

谷山老師的授課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一、為什么要談自信。自信是民族強大的源動力;是人民對道路、理論自信的結果;需要自信應該自信。二、“三個自信”的內容以及提出的意義。主要內容包括: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三個自信源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體現了對我國國情的深刻把握、對民族命運的理性思考、對人民福祉的責任擔當。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10年來的發展進步、偉大成就,讓我們增強了這種自信。三、道路自信源自奇跡,講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巨大成就及科學依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其科學性和優越性,其中優越性主要包括共同富裕、科學發展、和平發展和爭議的道路。

通過此次黨課全體黨員堅定“三個自信”,樹立“三個自信”,將來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什么風浪,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把握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富內涵和基本觀點,從內心深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真信、真學、真懂、真用,堅持學用結合、知行合一,努力做一名合格黨員。
三個自信:
自覺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抗日戰爭,伴隨著新中國成立的禮炮聲,中國特色武裝革命道路走向勝利;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不斷優化社會主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組織經濟發展道路走向輝煌;歷史證明,在未來的發展中,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以“四個全面”為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建設必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自覺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自信。歷史證明,無論是在社會主義革命還是建設方面,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將理論指導與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等為代表的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引全黨全國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偉大勝利的行動指南。
自覺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道路是途徑,理論是指南,那么制度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一直在實踐中改革、優化、完善,旨在讓中國人民更幸福的生活,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奮斗的目標,也是作為一名黨員加入組織最初的信仰。
供稿:施志剛 照片:施志剛